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创新能力(教学论文)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美国探究教育专家萨奇曼坚信:学生本能地对一切新奇的事事物感兴趣,他们会想方设法弄清这些新奇的事物的背后空间发生了什么,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指导他们如何提问,如何搜集资料,教给他们探究的方法和养成听取各种不同的建议以及随时发现新事物的 习惯。而21世纪正是呼唤创造性人才的世纪,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展能力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改变一些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以外,挖掘教材资源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之一。 一 、 课前预习,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 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是激发主题意识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而课前预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预习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教材中,每一篇课文既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又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布置学生预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借助语文材料在头脑中初步建立图像,还是学生收集材料的途径之一,从而让学生进入情景,设置疑点,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如:我在教学《邮票齿孔的故事》一课时,我布置学生在预习中收集邮票,并且把疑点记下来。结果同学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邮票,有一个同学还在不同特点的邮票上记下了自己疑点,他在一张黑白的没有齿孔的邮票上写着,这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他在一张彩色的有齿孔的邮票上写着,这又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是怎样发明呢等等。这些问题就是学生由预习课文加收集材料而引起的疑点,同时也是老师教学时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再如:我教学《蜜蜂引路》一课时,学生在预习时记下了这些疑点:(1)蜜蜂给谁引路?(2)蜜蜂为什么引路,它真的会引路吗?等。其中有一个学生却在书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原来是列宁跟着蜜蜂走才找到了养蜜蜂的人,所以,题目叫“蜜蜂引路”。此例可以看出学生在预习中不仅找到了自己的疑点,而且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的基础上还解决了问题,同时也说明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 、挖掘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表演中去创新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而小学生最善于表演。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把教材当作剧本,让学生充当文中的主要角色去读剧本,去演剧本。在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 研究者 探究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必须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人,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挖掘文中重点或难点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例如:一位教师再 教学声母“j、q、x”和韵母“ü”相拼时,她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三名戴有“j、q、x”头饰的学生分别扮演“j、q、x”,而且它们是好朋友在草地上玩,正在这时来了一位戴着头饰而“ü”名字又叫的“ü”朋友来了,“j、q、x”看见来“ü”了,立刻迎上去把上面“ü”的两点挖掉,并说:你要想和我们成为好朋友就必须挖掉眼睛。“当学生认真看完这个故事后,马上有学生举起手问:“j、q、x”同学,你们为什么要挖它的眼睛呢?可见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就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挖掘这个难点资源可趁机帮助学生解决,同时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借助课文插图,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文中的插图具备了某些文字所不具备的优点和功能,插图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色彩鲜明的的图画给学生的视觉以刺激,使学生专注于将要学的内容。而《语文新课程表准》指出:插图作为特殊的对话成员就不应该在教学中被遗忘。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善于挖掘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会让插图“活起来”、开口说话”。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精彩纷呈的课文插图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插图作为课文的一部分,应该发挥它特有的不可取代的教学功能。例如:我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当我在课堂上展现文中的插图时,学生就纷纷举起小手,有的同学说:“图中的那位大人物是谁呀,他在 干什么,为什么不和我们穿一样的衣服?”有的同学说:“他们好热闹呀,那么多人,还在地上撒满了花瓣,到底是在干什么呀?”还有一个同学说:“我知道他们是在过泼水节,但他们每一年都是这样过的吗?”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文中学习的重点。此例证明:展示插图作为教材中资源不仅可以诱发学生提问的好奇心,而且把学生带入到了课文,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创新的能力。 四、挖掘文中的段和句,让学生在读中去创新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实践的教学中有的同学通过独立思考,不但会提出文中的重点问题,而且会提出独立的见解,对这种学生的思维更具有挑战性,因为他敢于打破传统,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在很多课文中的句子或词语看似矛盾又非矛盾,如果抓住这些时机引导学生质疑,就能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例如:我在教学《卡罗尔和他的小猫》一课中的第十四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我都给弄糊涂了,怎么把所有的小猫全送人了?”而第十六自然段中又说:“一只黑白相间的猫从厨房里跑出来。”当我在让学生默读时把不懂的问题找出来的时候,有一个同学马上举起手说:“老师,前面不是说小猫全送人了,为什么后面又跑出来一只呢?”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就是根据段中的句子提出来的。我当时表扬了他,因为他在读的同时也在思考,此问题不但带动了全班同学去思考,去主动阅读,而且他自身的创造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再如:《买火柴的小女孩》一 课中有一处描写:小女孩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夜冻死了。“一位老师上此内容时,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这里的“微笑”应改为“苦笑”,因为大年夜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却冻死在街头,她会微笑吗?”对这名学生的提问,老师应及时肯定他。因为他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教材矛盾处理解,并给予点拨,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进一步,其创造性得到充分展示。 终上所述,作为一名新世纪小学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转变观念,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以外,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各种资源,利用资源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创造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资料提供者:谭雪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