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材改革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课程教材研究所  蔡玉琴 

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是在总结历套教材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与前几套教材相比,质量和水平均有明显提高。但是,这套教材自1993年在全国推广使用至今已近10年,用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审视,其内容和编排方面确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面对实施素质教育这一重大课题,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已作修改,现行教材也将随之进行修订。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体现,是教学活动的凭借,对实现教学目标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能否将教材修改好,关键在于编写人员的思想能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对素质教育是否有深刻的理解,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能否体现教学大纲的改革思想。本文仅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改革小学语文教材应遵循的原则 

(一)教材内容应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语文又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好其他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教材改革中,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德育问题,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使教材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我们强调思想性、教育性,但反对在教材中“贴标签”“喊口号”。德育的内涵是广泛的。通过教材可以有效地渗透德育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培养学生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品德和明辨是非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活泼的性格,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精神,形成健康的个性;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等等。这些思想教育内容应当以具体而生动的课文为载体,成为教材的“魂”,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渗透,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 

(二)教材内容应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贴近学生生活 

所谓知识性,是说教材既要给学生一定的语文知识,又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而且,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课文,使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之所以提出这一点,是因为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科学技术正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只有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成为21世纪的合格人才。在课文中多介绍一些科技知识,可以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志趣。另外,小学生的好奇心是最强的,对各种事物、现象总爱问个为什么,在课文中多介绍身边的科学知识,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小学语文教材,还必须具有趣味性。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对语文学习始终保持极大的热情。 

课文内容要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这样,学生会感到亲切,容易理解。这里说的实际,包括生活实践,即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也包括精神活动的实际,如天真烂漫的想像天地。当然,学生实际是就整个小学生的群体而言的。具体到每个个体,生活实际则是有局限性的。对某些学生是熟悉的事物,对另一些学生则不一定是熟悉的。这正是扩展学生知识和视野的机会。 

(三)教材要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服务 

要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具有独立学习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应着眼于对学生智能的开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培育创造意识的关系。教材要力求体现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主动获取语文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获得学习语文的“金钥匙”,从而逐渐提高独立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编写教材就一定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教材从课文的选材到练习和实践活动的设计,都要从学生的学出发,都要考虑能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材本身应该体现如何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品质、情感以及习惯。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是教材编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四)教材的编排应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 

教材的科学性是指教材的编排体系要完整、有序,要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 

“完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语文教材中无论知识安排、能力培养还是情感熏陶都应有适当的内容,形成各自的系统;二是这三方面要很好地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会影响教材质量,影响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例如,在“朗读”训练中,从知识的角度应要求学生掌握字词的准确读音;从培养能力的角度要求随着年级升高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从情感熏陶角度则应训练学生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将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有序”是说教材中知识的难易程度和能力训练要求达到的水平,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还要突出各个阶段的训练重点,注意训练的连续性和渐进性。例如,汉语拼音教材的编排,低年级的重点应放在汉语拼音的学习、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和学习普通话上;到了中、高年级,就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还要要求能根据读写需要借助拼音熟练地查字典,独立识字。又如,“写”的训练,在不同阶段也要体现出渐进性。低年级在“写”的方面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写话兴趣上;到了中年级,就要重点培养学生勤干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使他们能不拘形式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像写出来;到了高年级,则应进一步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能写读书笔记、书信等要求,并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不写错别字,标点正确。同时还要加大习作量,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作文能力。诸如识字训练、阅读训练、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等安排也要体现出“有序”的编排特点。 

教材的规范性,是指教材中的所有语言、文字都应当规范。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样板。只有规范的教材,才能使学生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准确、鲜明、优美、形象,才能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才能有效地培养理解与表达能力,才能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教材中的所有文字,包括课文、预习提示、课后练习等,每个词、每句话、每个标点,都应当准确无误,鲜明生动,富于表现力,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五)教材改革应注意吸收教改新成果 

十多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十分活跃,在大家共同努力和探索下,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是紧密相连的,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好的教材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成果又为教材编写提供了新鲜经验。吸收教改新成果不仅可以丰富教材内容和形式,增强教材活力,还能使教材更加符合教学规律,便于教和学,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进行小学语文教材改革,还要注意研究和借鉴国外和港台地区的经验。他们的教材在编排体系、练习设计等方面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教材编者要博采众长,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材体系之中,使教材更加完善。 

二、改编低年级语文教材裹注意的问题 

(一)汉语拼音教材要降低难度,增加趣味性 

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这方面的内容必不可少。但长期以来,汉语拼音难教、教学时间长、学生感到乏味的问题确实困扰着不少教师。这种状况的存在有教师方面的因素,也有大纲、教材方面的因素。修订后的大纲对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进行了调整。教材便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改进:一是适当降低难度,二是增加趣味性。 

现用汉语拼音教材编排了拼读和直呼两种学习拼音的形式。由干大多数教师尚未掌握直呼音节的教学方法,这就给拼音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另外,以直呼形式出现的音节、音节词语和句子在教材中占有一定比重,挤占了拼读练习的地位,学生得不到大量的拼读练习,必然影响准确拼读的效果。改编教材时,应删去直呼音节的内容,增加拼读练习,使学生在拼读练习中,由不会到会,由正确拼读到熟练拼读,起到利用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的作用。 

汉语拼音对多数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是陌生的。他们学习这些平时极少见到、听到的字母时,难免会感到困难。改编教材时,可采取边学拼音边出现儿歌、谜语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汉语拼音与识字的关系,激发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例如,学习字母b、p、m、f和这四个声母与单韵母的拼音,随即安排一首汉字注音的儿歌或一则谜语,儿歌或谜语中分别含有声母b、p、m、f。这样编排,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的拼音知识,还有利于通过教师领读、背诵、提早学习书面语言,甚至可能在无意中认一些字。 

(二)增加识字量,为中高年级闲读和作文打基础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低年级如果不能识比较多的字,中、高年级的阅读和作文就不能顺利进行。现行的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一、二年级共识汉字1180个,仅占小学阶段识字总量的2/5多一点。这个数字比教育部规定的脱盲标准1500字还少300多,显然是不能满足阅读和作文需要的。因而,必须加大低年级的识字量。为了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可以在教学要求上采取分步走的方法,一部分生字要求学会,一部分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书写和运用,识写分步,多认少写。采取这种方法,既可以在低年级认比较多的字,使广大学生较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又可以为识字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条件,也不会给学习程度低的学生造成压力,使全体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编排方法,合理安排生字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能很好地体现汉字音、形、义三方面的结合,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汉字在字音上有同音字、多音字,在字形上有形近字,在字义上有一字多义和多字一义。许多字只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读准字音,理解意思。结合词句和课文识字,能反复感知字形、巩固字音、了解字义,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识字质量。 

汉字有独体字与合体字之分。不少合体字都是由独体字加偏旁构成的。例如:“也”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他”“地”“池”“驰”;“方”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放”“访”“纺”“房”;等等。先识独体字,后学合体字,可以降低学习汉字的难度,符合由易到难的编排原则,符合识字规律,并有助于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及特点。编者在安排生字时,特别是第一册教材,要力争做到先识独体字,后学合体字,为方便教和学创造条件。 

(四)课文的体裁和内容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小学阶段的儿童,无论生理、心理、语言,都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在阅读范围和理解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低年级学生喜欢阅读童话故事,对他们接触的事物和亲身体验到的生活容易理解,富干想像和幻想。而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提高,则对有意境、有感情、有哲理的课文十分喜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教材应该多选童话、寓言、谜语、儿歌、儿童故事等作为课文,内容要生动、活泼、有趣,语言要浅近、儿童化。 

(五)口语交际教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编写口语交际教材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学会与人交流。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能做到精力集中,而且能基本听懂对方一段话的意思,能复述基本内容。在“说”的方面,要做到会说普通话,能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愿意和他人谈话,讲话态度大方、有礼貌。修订教材时要围绕这些基本要求设计训练内容,并有意识地通过练习题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训练内容应突出互动性。不少教师反映,在说话课上一些学生往往不愿开口,或者想说却说不好。其中话题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原因之一。生活是听、说的源泉,学生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和亲身经历的事最熟悉,最乐于表达。编写低年级口语交际教材,一方面要注意形式多样、活泼,另一方面要注意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话题。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有话可说,积极参与口语交际,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六)丰富练习形式,重视培养能力 

现行低年级教材的练习形式比较单调,且理解课文内容的要求偏高,对学生自主语言实践重视不够。教材的练习设计不能只限于抄抄写写,读读背背,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要减少理解课文内容方面的练习,加强朗读、背诵等积累语言的练习,加强综合性的语言实践,使练习富有实践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如可以适当增加“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唱唱”“读读演演”等练习,还要重视通过练习启发学生思考,学习提出问题,鼓励说出自己的想法、看法。 

教材中的练习是改编的重点。因为语文能力训练主要通过练习来进行。编写练习要特别重视有计划地安排识字、写字、朗读、想像、理解词句、口语交际等能力的训练。在安排上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注意体现规律性,以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练习形式要能激趣、益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发智力。 

(七)重视开发音像教材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开发音像教材是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方面。音像教材包括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投影片、光盘等。音像教材能够将多种事物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再现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因而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运用音像教材辅助教学,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有利于促使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转变,有利于教学向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实践证明,音像教材的使用,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资料提供者: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下载
·小学语文备课中心
·小学语文试题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下载
·小学数学试题下载
·小学数学课件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