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材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读故事—明道理—受教育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 2.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3.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4.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 5.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比如自己手里拿着笤帚却去放笤帚的地方找笤帚;正在玩电脑时突然停电了,心想既然玩不成电脑就看电视吧等等。今天,我们来读两个故事,其中的人所做的事更荒唐。(板书:刻舟求剑) 二、学习《刻舟求剑》 1.自由朗读寓言后指名朗读。 2.教师范读,让学生对比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不同,因为学生不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在读法上需要纠正的地方不多。如朗读这课中的“遽契其舟”时,其中的“遽”和“契”是两个词,朗读时要当作两个词语来读。) 3.师再次朗读,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停顿分隔符号“/”。 4.学生按照分隔符号再次朗读寓言。 (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朗读整体感知这则故事的意思,文言文的理解必须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进行。) 5.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生:有个楚国人过江把剑掉入江里了,他在船边做了个记号,等到船停了,他去捞剑,没有捞上。 生:我认为他没有把做记号的地方讲清楚。(教师立即表扬他听地认真并鼓励他讲一讲。) 生:有个楚国人过江的时候把剑掉入江里了,他就在掉剑的船边做了个记号,等船停了,他去捞剑,没有捞上。 生:我再补充一点:他这样做是捞不到剑的,因为船走了但是剑没有动。 师:同学们讲的很好,看来下面的译文对我们学习这则寓言故事帮助很大。如果没有译文怎么办?我们先来看看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理解了主要字的意思,理解句子、理解全文就容易了。 6.对照译文说说你如何理解下列字的意思:涉、自、坠、遽、契、止、求、行、若此、惑。(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有理解了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也就能通顺地理解整个故事的意思了。) 7.共同交流以上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8.根据对句子中重点字的理解说说寓言中每句话的意思。 9.每一位同学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然后讲给同桌听。 10.讨论问题:求剑的人为什么求不到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用文言文中的话说或者是用自己的话说都行。) 11.有语气的指导朗读练习。 12.朗读后说说这则寓言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太死板。 生:这则寓言中的那个人做事不动脑子,他就不想想剑是在哪里掉的?他却在另一个地方捞,肯定是捞不到的。说明我们平时做事要多动动脑筋。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告诉我们做事要看到事情的变化,然后根据事情的变化来选择做事的方法。 师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假如你的剑掉入江里你怎么办? 生:我会立即跳下江里把它捞上来。 生:我会在掉剑的地方插一根长杆子,然后再下去捞。 生:如果你不会游泳怎么办?江水很深呢? 生:如果是一把宝剑,我就想办法去捞,如果是一般的剑,我又不会游泳,我就不捞了。 …… 13.拓展思考: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三、学习《郑人买履》 1.请学生先读这则寓言的译文。 2.学生根据译文试读文言文,看看读寓言时哪里应该停顿。(教师纠正个别停顿不对的地方。) 3.再次朗读寓言故事,并说说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画出自己不懂的字,并对照译文试着理解。 5.相互交流。 6.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并进行交流。 7.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8.买履的郑人为什么买不到履? 9.有语气的指导朗读练习。 10.朗读后说说这则寓言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我觉得那个人太死板了,他不会用他的脚去试,用自己的脚去试买到的鞋不是更合适吗?这个故事说明我们做事要灵活一些。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想让我们明白做事情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 生:我补充:我们做事时要根据事情的变化选择方法。 ……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11.拓展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生:有一次妈妈让我去买一斤辣子,给了我两元钱。我来到菜摊一问一斤辣子要两元六角,我只好回去问妈妈再要六角钱。回到家妈妈听后说:你不会先买点回来,还要再跑一趟。 …… 四、对照文言文和现代文说说它们的异同 教学反思: 1.教学中要突出以读代讲的特点。文言文的教学和现代文一样,仍然要坚持以读为主,重在感悟,尤其是课本中提供了译文,对照译文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困难。但是,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略有不同,如果读句过程中停顿的地方有错误,就会给理解句子的意思带来困难。因此,教学中我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前,首先带领学生解决朗读问题。 2.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结合译文理解重点字的意思,再尝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直到将整个故事连成一段通顺的话。特别是在教学第二则寓言时,我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的。 3.我认为教学寓言时,总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寓言故事的内容,讲故事中揭示的道理,教师会以为他们已经理解的很好了,可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谈感受时,却常常说的那么牵强。这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故事的寓意呢?还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历太少呢?而难以恰当地表述相对应的实例呢?这需要教师们进一步思考。 资料提供者:小马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