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一、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说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①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③巧设空白,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白纸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 要是 ② 你 ③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 下面,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3)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画多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六、设计意图 根据课改精神,针对教材特点,并联系学生实际,我对本课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一、故事连故事,让学生入情入境,自主学习 新课标倡导的是自主学习的精神。或许,很多人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自己学习”或“自由学习”。我的理解是,自主学习应该是师生互动,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上课伊始,我就用一个故事导入课文,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学习课文中的故事,学完后又引出类似创新的故事。整堂课,学生都在听故事,学故事、用故事中增长知识,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我想,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符合他们那种的爱听故事的心理,又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学生会非常自觉、主动地学习。 二、文中留空白,让学生动脑动口,主动探究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复印教材时,我故意把它隐去,目的就是给学生一次思考练说的机会: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由于文章在关键之处嘎然而止,这样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产生急于补充教材的冲动。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明白师父称赞小徒弟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说一说,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想,这比直接让他们去读画师的话要好的多。 三、课后设拓展,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对此,学完课文后,我穿插了两个故事。它们既是对课内知识的补充,又是课外知识的延伸。我想这对学生在写作文时如何构思、选材都会有一定的好处。当然,如果一味地听故事,未免太枯燥,太单一。最后,我在新课快要结束时,安排了一个实践操作:书中比赛看谁骆驼画得多,我们就来比赛看谁骆驼画得大。(对采用何种比赛,我思考了很多,但很得意于忽然蹦出来的思维火花——比赛骆驼画得大)这样的题材,有顺手捏来之妙处,不会有牵强附会之嫌疑。通过比赛,鼓起了学生想创新的欲望,学到一点点以小见大这种创新的方法,体验到创新的滋味,又在创新的过程中明白了道理:创新头脑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要平时积极动脑,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资料提供者: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