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课题,触摸文本——《蚕姑娘》教学反思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反思 手机版 | ||||
质疑课题,触摸文本 看过很多课例,对就课题质疑这一环节心存疑虑,一直认为,孩子问出的问题大多是无效的,又何必花时间在这上面纠缠不休呢。但朋友的建议和纵容,又让我对自己的思考产生怀疑:不试过怎么知道?没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学生又怎能从课题找出有价值的东西来? 于是,在学《蚕姑娘》的课堂上,便出现了这样一幕: 师: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蚕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想知道桑叶是什么样的? 。。。。。。 又请了几个,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我有些蔫了,心想果然没意义。这时,钟玉花举了手。 她说:我想知道,蚕就是蚕虫,为什么叫蚕姑娘呢? 我眼前一亮。 师:你很会思考,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在后面画个?。 生:我还有个问题,为什么后面叫蛾姑娘呢? 师:你也很会思考。 我在标题下面写上“蛾姑娘”,也在后面画个?。 师:为什么把蚕叫蚕姑娘,把蛾叫蛾姑娘呢?请大家读书,到书中寻找答案吧。 学生读书。提问。请了好几个,都说“把蚕、蛾当作人来写了”,我对这样的答案并不满意。追问:为什么把它们当作人来写?教室里静了几分钟,这个时候,有个学生举手了:我知道,作者把它当作人来写,是因为他觉得蚕很可爱,像个小姑娘那么可爱。 “你怎么知道的呢?”我紧追不舍。“我读了就知道了,还有我看画上也知道了。” 我鼓起了掌。 师:那蚕姑娘和蛾姑娘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一时答不出,便埋头读书。我知道,他们是企图在书中寻找让自己也满意的答案的。 这时有学生站起来了:蛾姑娘就是蚕姑娘变的。 我在黑板上写上“变”字。 师:那蚕姑娘是怎样变成蛾姑娘的呢?总共变了几次? 学生接着便沉浸在蚕的人生起伏里了。 。。。。。。 经过这一次的尝试,我知道自己原来一直在犯一个错误:就是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我想,也许因为这个低估,不知错过了多少精彩! 资料提供者:
相关链接: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学期教学反思
|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