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这篇优美别致的短文是北京大学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它不同于那些纯粹描写景物风情的文章,而是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讲述了自己1935年在德国求学时的亲身经历,描绘了德国家家户户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并用凝炼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最后讲述1980年再次来到德国,再次看到这番情景,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读起来既让人大开眼界,又叫人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情与风俗的特点。 3、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咱们来看一组图片(课件1:花的图片)谈谈你的感受。 2、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德国,去感受德国人的爱花之情。(板书课题)(课件2单张花图片) 谁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读) 自己的花是让谁看的?(读) 谁的花是让谁看的?(读) 瞧,不同角度的思考让我们读起来就有不同的体验,这样才会读得有滋有味,读书也应该这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分段读) (看来同学们都做了充分的预习,课文读得很流利。) 1、读了课文,德国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看来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独特而又真实的感受。那么作者季羡林先生时隔35年,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时,又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到那句话。 2、谁找到了?(生读)(齐读)。(课件3: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3、究竟是什么样的风情民俗让作者发出如此由衷的赞叹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的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景色奇丽、民族奇特的语句。用心读,用心体会,如果能在旁边记下你的感受,那就更棒了! 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景色奇丽,民族奇特?谁找到了?(生交流) (课件4:) A、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齐读。 (2)“花的脊梁”指的是什么?(生答)你们看,假设现在你们就坐在屋子里,花朵都朝外开,你们看到的只能是花的——(生接:脊梁)(塑料摆花演示) (3)当作者初次到德国,看到德国人都是把花的笑脸朝向窗外,而把花的脊梁对着自己,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吃惊、惊讶、奇怪、纳闷)(读)(再读) (4)是呀,德国人如此奇特的养花方式,多么令人惊奇呀!(齐读) (5)作者把他的惊讶告诉了谁?(女房东)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女房东。(课件5:女房东有关资料) (6)这位像慈母一样的女房东,听到作者的问话是怎样回答的?(生答) (7)“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谁来笑着回答一下。(生1)(生2) (8)笑得多么平常呀,女房东觉得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所以她莞尔一笑地说——(生接正是这样!)正是怎样?(生交流),还有哪些语句?(课件6) B、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齐读。 (2)、你觉得德国的街道怎么样?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3)、“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用来形容什么?(花多、花美),还有哪些词语也能用来形容花多、花美?(真不少) (4)、透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此时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了什么?)想象真丰富,好美呀! 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5)、这段话中还有哪些词语让你感到了花多?(应接不暇、花的海洋) “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花太多,看不过来,应付不过来) “花的海洋”是呀,花多得像海洋一样。 这些词语都能体现出花很多,很多,我就把它们重读。(课件7:重点词语变红) (6)、这么美的景色,想去看看吗?(课件8:德国街头的奇丽景色)感受怎么样? 徜徉在这花海般的街道上,欣赏着姹紫嫣红的鲜花,闻着阵阵迷人的花香,真是一种美的享受。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课件9;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7)这么美丽的景色,想把它永远记在脑中吗?请大家试着背一背 抽背、齐背(课件10以填空形式出现段落) C 理解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在德国,美丽的仅仅是那些花吗?还有什么?你是从哪句知道的?(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德国的每一家都是这样——(课件11)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 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 的花。 (2)是呀,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 (3)德国人正是这样,在种花与赏花间传递着一种快乐,他们通过种花给别人看诠释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美好的境界。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小事也在演绎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呢?(生谈) (4)说到这里,老师有一首小诗想送给大家(课件12) 给 予 如果你给我一条鱼 我就让你看到整个海洋世界 如果你给我一朵花 我就让你拥有一片花海 如果你给我一片树叶 我就让你看到整个树林 如果你给我一双翅膀 我就给你一方自由飞翔的天空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让我们每个人都绽放成最美的风景 在自己心里 也在他人眼里 (5)诗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给我一朵花,我就让你拥有一片花海”,只有我们尽可能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服务,才能得到更多更好的回报。所以季老先生觉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难怪他会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课件13;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D理解体会“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转眼间35年过去了,当1980年,季老先生再次来到德国时,德国这样奇丽的景色,这样美好的境界有没有改变? (2)齐读(课件14: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美丽”指什么?还指什么? (4)35年过去了,德国街头那美丽的花海,德国人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一直都没有改变,我们来看——这是作者故地重游后,写下的一段话(课件15:《重返哥廷根》片断) (5)同学们,这样奇丽的景色,这样奇特的民族,难道不值得我们欣赏吗?(齐读课件16: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们敬佩地读一读,我们再来赞美地读一读) 四、总结回顾,拓展积累。 今天这节课,我们跟随季老先生收获了满街清香的愉悦,更收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份心灵的充盈。季老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课件17;我写出的东西不见得都是精金粹玉,但至少能让人获得点享受,能让人爱国,爱乡,爱人类,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课后,同学们可以再来读读季先生的其他作品。(课件17《季羡林散文集》《谈人生》《留德十年》) 资料提供者: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