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反思 手机版 | ||||
本人很荣幸能参加在安康市第四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并承担一节赛教课,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很感谢石泉教研室毛老师对我执教本节课的精心指导,很感谢我校各位老师对我的悉心帮助,是他们一路陪我走来,给我帮助,促我思考,让我在反复磨课中不断雕琢自己的课堂艺术。也很感谢石泉城关一小五(3)班的孩子们,当我用真情感染孩子们的心灵时,他们也在用真挚的心声感动着我,我们共同沉醉在美丽的异国风光中,沉浸在崇高的人生境界里。是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才让我执教的本节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向成熟,并获得本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赛教特等奖。回顾自己备课、上课的经历,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 教材理解清晰透彻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异国风情”为主题,目的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学习本组课文一是要让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让学生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三是要注意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语言;四是课外运用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本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的短文。文中作者先点明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的德国人非常爱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四五十年以后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这是一篇语言看似通俗易懂,实际上却包含深刻内涵的文章。它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文章,不是纯粹的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让我们读后既开阔眼界,又回味无穷,同时受到思想启迪。教材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教育。 二 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依据课程标准和本年段教学要求,以及本单元教学的目标,再结合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课文中优美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了解德国风景与民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朗读,课后搜集资料等,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 其中教学重、难点确定为:了解德国的风景和民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教育。 三 语言文字训练扎实有效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对五年级学生来说虽不是教学重点,但也不能忽视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理解的指导。对易读错的字连同词语,如“脊梁、莞尔一笑、应接不暇”等,我采用课件出示后让学生反复认读准确;对易写错的字,如“脊、暇、嫣”等,让学生跟着我一起书空,运用多种方法来识字。如“暇”:是空闲的意思,和时间有关,所以是“日”字旁;也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由表形旁的 “日”和表声旁的“叚”共同组成。“嫣”也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由表形旁的 “女”和表声旁的“焉”共同组成。特别是对词语的教学,我更是根据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如,教学“脊梁”一词,我引导学生说出词的本意 “人体后背中间的部分”,再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意思理解花的“脊梁”是指“花朵的枝干和叶子;教学“莞尔一笑”时,让女同学用“莞尔一笑”做动作,从而了解这个词的意思是 “轻轻一笑”(多指女性);而对“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的理解出示鲜花盛开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去感受,再重点理解“锦”原多指古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结合词语理解到花团锦簇“锦”指的是花的颜色美丽。引导学生直观看图来理解“团”“ 簇”是花很多很挤的意思。之后再对这个词做一个整体的理解。还让学生通过想词来帮助理解,如:你看到这样的画面,你还想到了那些词?学生交流到:(万紫千红、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繁花似锦、鲜花怒放、千姿百态、、、)文中用“花团锦簇” 写出了花形态美,用“姹紫嫣红”则写出花的色彩美。这样既对词语加深理解,又丰富了学生词语。在教学“应接不暇”时,先理解“暇”是什么意思?再引导理解文中“应接不暇”的意思是花很多很美,眼睛看不过来,没有空闲。。我趁机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走进商场,一件件商品琳琅满目,眼睛看不过来,没有空闲,是“应接不暇”。爷爷80大寿,家里来了很多客人,爸爸妈妈忙的招呼不过来,也是“应接不暇”。 让学生说自己在生活中已有的这种体验:除夕夜放烟花,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让我看得“应接不暇”。走进森林公园,一棵棵树木,让我看得 “应接不暇”。火车开动时,一列列车厢快速向前,让我看得 “应接不暇”。在书店里有很多的书,让我看得 “应接不暇”。来到服装店,很多漂亮的衣服,让我看得 “应接不暇”。这样既可以很好的理解词语的意思,也能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四 注重朗读训练的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换言之,就是要通过学生的朗读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语言,培养语感,进行人文熏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而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了解德国的风景和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受到人文教育”又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时,我运用自由读、指名读、齐声读、配乐读、示范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读得绘声绘色,整个课堂上回荡起琅琅的读书声。并教给多种读书方法,如:自由读把握主要内容、默读思考、快速浏览提取重要的信息、品读理解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尤其是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段落进行品读时,使之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真正调动学生的朗读激情,真正让学生进入文本。比如,在教学重点段第三自然段时,当学生找出了重点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后,用课件出示这几个句子,我设计了以下环节进行朗读指导训练:(1)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看看那些词语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是怎样理解的?(2)教师点击学生抓住的重点词语“家家户户、都、花的海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使之变成红色再让学生体会读;(3)学生汇报交流读出的感受;(4)让学生听教师配乐朗读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怎样?(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6)让学生在品读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这样几个来回,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一步步到位,对异国风情的感受一步步加深,朗读的情感一步步得以深华,使课堂达到高潮,让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产生共鸣。同时,通过朗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五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 在组织本单元教学时,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受到审美情趣的熏陶。同时,还要考虑本组课文作为本册最后一个单元,注重培养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语句等重点项目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所以教学本课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提出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要求,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和教学重点,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以读书为本,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通过广泛的阅读实践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习惯,提升阅读感受、理解能力,感悟人间真情、学会做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前课后对资料的搜集与整理。(1)课前鼓励学生运用多种途径查阅有关德国的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风情民俗有个初步的感受,对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有所了解,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2)教师也要广泛地查找有关德国风情民俗和作者的视频、图片和文字资料,筛选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课文的资料,如视频《德国风光》及各种德国风景图片等资料制做成课件,上课时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3)课后作业中鼓励学生查阅季羡林先生写的《季羡林散文》等作品,进一步丰富学生是阅读感悟,更深入地走进作者季羡林。搜集德国风光图片、文字等资料,进一步领略德国的风情,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此外还在教学中,教师及时提醒孩子正确的读书姿势,在学习中划句子、圈词语、作批注等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课堂发言教师及时恰当的评价,如:你很会读书。想象很丰富,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说的很完整,你也很会学习。老师最欣赏你的自信。你能把自己学习成果分享给大家。你很有责任心。你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百善孝为先,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你长大了!懂事了!你是一个很有公德心的人!这样激励性评价语言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也让课堂变得无限精彩。 六 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当我把教学主题定位在感受奇丽的景色,感悟奇特的民族时,通过让学生在文中去尽情地体验异国他乡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奇丽景色,感受德国这个民族特有的风情。并由衷地发出感叹——德国人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思想,创造了多么美丽的奇景!这是多么奇特的民族!在体会“自己的花让别人看”和“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意境中,进而将文章主题升华为“我为人人是奉献美”和“人人为我是收获美”。再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 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发言。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在学校、家庭、社会里,选择你最熟悉的、最有感触一个事例写下来。学生感受深刻,如:轮流值日,建立班级图书角,照顾父母,主动做家务,帮助他人,爱护环境等,这些具体的事例就一一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再通过对季羡林先生人生经历的介绍,引导学生想象:他会梦见什么?你对自己的祖国又什么样的希望?细细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想,又要照顾到编者的设计意思,再加上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就把课上得深刻、丰厚。从而体会季羡林先生的人格魅力,把文章的思想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加和谐统一。 老师的高度决定了课堂的深度、广度,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有很多不足:对学生整体的关注还不够,给他们的空间还太少。为了课堂的完整性,学生还在老师的调控中亦步亦趋地探索;为了课堂的完整性,没有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为了课堂的完整性,也没有给更多的孩子发言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感悟理解、、、、、、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这些遗憾,才让我们每一位教师总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追求完美,走向成熟。 资料提供者:
相关链接: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学期教学反思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