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实录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课堂实录 手机版 | ||||
【课前谈话】 同学们,知道我是谁吗?认识一下,我姓刘。 可是,刘老师没有信心,因为刘老师比较愚笨,前天我概括了一下,我是三丑老师,字丑、人丑、脾气丑,因而课就丑,但是上不出好课来,又怕后面的老师笑,你们能不能帮助刘老师? 刘老师除了笨,还有两个麻烦,第一呢,是我的耳朵不好,你要是想帮助刘老师上好课,怎么办?第二,刘老师最近腰也不太好,走路不太利索,要是来不及给你递话筒,那你怎么帮助我呢? (目的: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大声的发言。) 好,我还得考考我们的同学,有没有这个能力帮助我,做两个游戏,好不好? 1、我先看看你们识不识数?我比划,你们说数字,看谁说得又对又快。1、2、2。为什么错了?以为下面会是3,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观察,学会等待,经验未必都是正确的。 2、认不认识字。来,认识这个字吗?如果给这个字加上三点水,就变成了“涞”,认识吗?我告诉你,还念“来”。我的问题是,这个“去”加上三点水,是什么字呢?法。真棒,我曾经考过一个老师,他说没有这个字。所以,学习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心静下来听、静下来想,不能想当然。对不对?好,一会儿我们学习也是这样。 (目的:放松气氛,引导静下心来学习,因为之前在一个班上的时候,学生很兴奋,但不能耐心的倾听和思考。) 好,下面我们休息一下,准备上课。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初感“思亲”。 上课,师生问好。 师:引读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3课—— 生齐读 师:我听出来你们把倍思亲重读了,你们为什么要这么读? 生:…… 师:不知道,就是凭感觉。大家读的书很多,语感很好,真棒!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们来研究一下这句话,如何?要读好,就要理解他。课题中有3个生字,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怎么办? 生:查字典。 师:非常好,勤查字典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今天,刘老师再教你们一个方法,不用查字典就能理解词句的意思——读课文。反复对照读课文,也能帮我们理解词句的意思,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 生:好。 师: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或者对应词语的意思,画下来,读一读。 生:自读课文,画出词句。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哪些同学快速掌握了这个方法。每逢佳节就是说—— 生: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师:真棒,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佳节,就是美好的节日,课文里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是哪一天? 生:九月九日。 师:是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生:插茱萸、登高。 师:是,茱萸是一种带香味的植物,传说可以祛病驱邪,所以人们在农历的九月初九这一天,头插或者臂戴茱萸,饮菊花酒,爬山登高,以求步步高升,长寿,这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师:佳节来到了,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 生: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思念家乡的亲人,就是思亲。倍呢? 生:更加。 师: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就—— 生: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这就叫,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再读一遍课题,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段对“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的理解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从课文中去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为后面的学习引路。 二、初读古诗,走近文本。 师:好,同学们,我们都已经知道了这句话是唐代大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出示古诗)现在,请你们借助课后的生字表,来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生:自读古诗,借助课后生字表正确朗读诗句。 指名读,正音,男生读,女生读。 师:学习一首诗,只能读正确流利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读书应该做到见字知意,我们要理解它。刚才,大家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借助课后的生字表,通过读课文,理解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下面我们自己来用这样的方法,继续来理解诗题和诗句的意思,好不好? 生:好。 师:友情提醒:课文中也有许多生面孔,遇到他们,我们也要放慢速度,好好的查一查,读一读,弄懂它们。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同桌合作,把你们的发现用笔在书上做个记号。 生:自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师: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理解了什么? 生:15岁那年,他就一个人离开家乡,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这里的山东不是指的我们现在的山东省,而是指的华山以东的蒲州,而他现在独自一人在京城长安求学,(师画草图)所以他说自己是——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板书:独、异、异 师:在九月九日这一天,思念家乡的兄弟,就叫做——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对。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怎么理解呢? 生:以前在家乡的时候,每逢重阳节。王维总要和…… 师:看到人们都去登高,就想起了自己在家时,这会儿也一定是和兄弟们去登高游玩,但是,今天,兄弟们一定还是头插茱萸结伴登高,只是少了一个—— 生:我。(王维)。 师:这就是——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是呀,王维15岁就一个人离开了家乡,来到了长安求学,这就叫——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每当节日到来的时候,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这就是——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看到人们都去登高游玩,想到了在家的时候,想到了现在兄弟们一定也是头插茱萸登高望远,但是唯独少了我一个人,这就是——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所以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王维写下了这首诗,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对,这就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我们带着对诗的理解,再读这首诗: 生:齐读。 师:诗是讲究韵味的,诗也是有节奏的,老师给大家标出来,我们再来试试—— 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诗文对照,走进诗人。 师:大家读的很正确,也很流利,刘老师也想学着大家读一读。 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其实刘老师之所以能比你们读得稍好一点,有两个原因,一是你们今天才拿到这首诗,而我已经把这首诗念了二十几遍了,二来,刘老师今年和王维一样,有这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自然能体会他“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你们才读了几遍就读得这样好,已经非常非常了不起了,应该刘老师为你们鼓掌,要真正把诗读好,还应该走进诗人的内心。诗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平常不思念亲人吗? 生:思念。 师:为什么到了节日的时候就更加思念亲人呢?下面我们再次拿起书,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生:默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生: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家家户户是如何欢度节日的呢? 生: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 师:好,人们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生:齐读。 师:重阳节这一天,大街上热闹非凡,家家户户是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看到这样的情景,王维就—— 生: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触景生情,所以,他——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看到别人是如此的高兴,而自己呢? 生:独自一个人。 生:15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 师:15岁,还是一个孩子,就背井离乡,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生病了…… 生:晚上害怕…… 生:遇到困难,没有人帮助他…… 师:是呀,因为孤单一人,独在他乡,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课文里有一句话:“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你从这个又字品到什么? 生:王维离开家乡已经很久很久了。 师:多久? 生:两年了。 师:你有亲朋好友不在身边吗? 生:有。我爸爸已经出去四个星期了。 师:你想他吗? 师:想他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想哭的感觉。 师:是,刘老师也有这样的感觉。八月十五的晚上,我两点多钟坐在学校的操场上,仰望星空,就有你说的这种想哭的感觉。而王维离开家已经两年了,他还是一个孩子,700多个日日夜夜,是怎样的孤独和寂寞呀!所以,王维——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睹物思人,看到人家都登高游玩的时候,王维想到了…… 生:以前在家乡时,…… 师:再读这段话,体会一下这种团聚时的高兴,分离时的惆怅。 生:齐读。 师:在家日日好,出门处处难。想到了兄弟们一起去登高的时候是何等的高兴,想到了如今兄弟们都在登高,遍插茱萸却—— 生:少一人。 师板书。 师:怎能不更加思念亲人呢?所以,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时候,王维就想到了这句——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风有情,花有情,月有情,人更有情,于是,在这个节日里,王维写下了这首诗——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情感迁移,加深感悟。 师:是呀,每逢佳节倍思亲。你们知道我们国家还有哪些传统佳节吗?这些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师: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中秋节是美好的佳节。 生:春节,吃饺子,放鞭炮。 师:对,春节也是举国团圆的日子,这两年多里,这些节日王维也是独自一个人过的,当这些佳节到来时,他也会——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他也会思绪万千,他也会提起笔来写下一首—— 生:诗。 师:对,诗。诗是什么?左边是言字旁,就是心理想说的话,右边上边是个“土”,就是大实话,心里想什么说什么,下边是个“村”,寸就是短的意思,把我们想说的大实话,写短一点,写的精练一点,这就是诗。 假如你是王维,在这些节日里,你会写下什么呢?请大家拿起笔来,静静地写。你可以填后两句,也可以全部自己写,还可以引用一些别的诗句。(播放音乐) 生:默默地写。 交流。 师:请你说。 生:《八月十五忆台州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买月饼,遍吃月饼少一人。 师:大家对他补充的诗有什么意见? 生:我想改一个字,把买改成“打”。 师:自己做的意思,是不是? 生:是。 师:你可以考虑一下。 生: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说,遥知兄弟尝月饼,空邀明月少一人。 师:这样一改就好多了,关注了中秋节的两个习俗,且注意锤炼了用字。还有哪些同学写了? 生:中秋节,月儿圆,像小船,华山相隔众兄弟,天长地久不相见。中秋节,饼儿香,似小盘,盛上佳肴滋味全,盛上汤来见兄弟。 生:天长地久用得不准确,既然是不相见,就不是天长地久,应该用天涯海角。 生:怎么会盛上汤来见兄弟呢?应该是思。 生:我觉得不错,心中思念,就好像看见亲人在汤碗里出现了。 师:你说的真是太好了。 五、再读融情,升华主题。 师:割不掉的是深深的乡情,舍不弃的是浓浓的亲情,于是,当我们身在远方,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来倾诉我们的情感。(配乐朗诵) 集体诵读古诗。 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共同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课! 资料提供者: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