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盆、位”等12个生字。会写“分、要”等6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情感目标:知道诚实是人的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 设计思路: 小学二年级学生在学习的征途上刚刚起步,要发展所必需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课文中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但让他们明白本课蕴含的涵义:诚实的品质最可贵并不是很难。但要做到铭记在心并指导自己的行动,有一定的难度。对深刻的道理不易理解,常流于故事的浅层阅读,不善于向高年级学生那样深入思考,但好模仿,好表现。因此,采用一定的活动途径设计,加上教师的得当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加上充分想象,但只要引导得当,学生还是会融入文本,与文中的思想情感引发共鸣的。 教学重点: 会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 理解“国王为什么选中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课之前,老师先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从前,有一位国王,年纪大了,没有子女.他想从全国的孩子当中挑选一个做继承人,他给每个孩子发了一些花种,并宣布: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国王的继承人.规定的日子到了,许许多多的孩子,捧着一盆盆盛开的鲜花拥上街头.只有一个叫雄日的小男孩捧着一个空花盆. 刚才大家听的都很认真,故事的结尾究竟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2课《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板书课题) (在本课的设计中,处处以学生的认知程度为基础,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引入时“你们想知道故事的的结局吗?”,一语激起学生的关注,从而引出课题《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范读课文.思考:国王是用什么方法挑选继承人的呢? 2.生自由读.并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黑板出示生字 ① 带拼音读 ② 哪些生字应该给大家提个醒. ③ 小组竞赛读,开火车读. ④ 小组讨论是怎样记住他们的 (加偏旁,换偏旁:分-盆 先-选 拉-位 者-煮) ⑤ 猜字游戏 (生拿出先准备好的生字卡) 游戏规则:1 看师口型猜出是什么字 3.用最快速度举起相对应的生字卡并读出来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以提高课堂的产效性为指导思想,以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为目标,以生成、体验、趣味等情感形式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与过程,力求达到与学生双边合作共同学习的教学效果。再如同桌合作识字时设计交流识字方法这一环节,不但拓宽了学生的识字思路,同时又使学生体验到了交流后的自豪感与成功感。) ⑥ 找朋友 师:小朋友们谁能给这些生字宝宝找一些好朋友呢? 老师也给这些字宝宝找了新朋友,看看你们认不认识它们. (花盆 挑选 继承 男孩 规则 吩咐 并且 培育 怎么 煮熟 宣布 捧着 一位 鲜花 都是 祖国) 4.指导写字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字宝宝,接下来我们写一写,大家看哪个字最不好写? 鲜 男 师:注意这两个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并且仔细观察,它们分别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子。 生:仔细观察并且仔细描红。 生联系自己写字。 (让生自己通过观察,发现生字宝宝的结构与特点,逐步培养写好字的习惯。)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读第三自然段 1.自读思考。 2.讨论:雄日是怎样培育花种的?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感情朗读。先自由放声朗读,再指名朗读。(评议:他读得怎么样?) 过渡:当许许多多穿着漂亮衣服的孩子,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涌上街头的时候,雄日呢? (用动画出示相关画面) (二)读第3自然段 1.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2.讨论:看到这些,国王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如果你就是国王,看到这些,心里会怎么想,当时会是什么感受?(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3.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读课文。 4.再读课文,找伙伴合作,准备表演第三自然段内容。(提示:雄日的话可以根据前文自己补充,最好能复述下来。) 5.表演课本剧。 (三)读最后一段 1.指名朗读。 2.说一说:那些捧着美丽花朵的孩子们,会想些什么? 3.齐读国王说的最后一句话。(屏幕出示)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这一课 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你想对那些捧着美丽花朵的孩子说些什么。 3、思考:为什么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成了继承人? 生:因为他诚实. (借助音乐的艺术力和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使学生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初步感受诚实是一种美德。同时也为下一节深入领悟文章内容做了铺垫;另外简单直观的笔顺演示和生字的组合,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提高了学习效率。) 板书设计 22、手捧空花的孩子 诚实继承人 整天 精心培育 换土 浇水 没有发芽 煮过的种子 施肥 教学反思: 曾经,我们许多老师当然有时也包括我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懵懵懂懂地走了不少弯路,在一味追求着标新立异中缺失了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和特点。随着呼唤“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常态语文教学的回归,我们终于又好像迷路的孩子找到了回家的方向。不管是山里朴实的竹子,还是田间那质朴的油菜花,本身就在追求一种本真,在语文课堂上也实践着朴实、本真的常态语文教学。 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第一课时,我有两点要求: 1、希望学生通过这一节课能够让会认12个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课堂上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感悟做人要诚实守信的道理。我用故事导入新课,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很高。在朗读课文时我采用了很多种方法。如:师范读、指名读、男女分组读等方法来读课文。生字的出现应该是本节课的亮点,连平时不怎么回答问题的同学也高高的举起了小手.而且读对了.看到这样我很高兴,这节课上的很成功。 不足之处: 课上下来了,在反思的同时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1、在体会了雄日着急、伤心、难过的心情后,应让学生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是雄日,你会怎么做?”这样一练说,“诚实”在孩子的心中会留下更深的印象;2、本想在教师激情的过渡语、引导语的引领下再加上音乐的渲染,引领学生感受雄日当时的心情,由于音响的问题和教师言语的遗漏,课堂的高潮氛围没有达到。3、课堂中预设外的“小插曲”挺多,在及时地处理后,发现学生说到“大雄”的“雄”也对(一部动画片里的人名),而我直接把他理解为“熊猫”的“熊”很不应该,应先听听学生的,再及时表扬一下孩子——做了生活中的有心人。 每个人的观点不同,课堂上还存在着问题,很想听听大家的声音,希望大家对我的这堂课多提意见、建议。 教学点评 点评人:王志昌 东辛庄小学教研员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篇脍炙人口的经典课文,教过数次,听过数次,但今天听了赵倩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仍有耳目一新之感。识字教学对低年级来说是学习的重点。可让老师感到困惑的是,识字教学又是很枯燥的、乏味的,不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听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一课,我忽然茅塞顿开,原来识字教学也可以上的这样生动、有趣,充满灵性。 教师在课堂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比较轻松而且做到了有的放矢,学生学得积极性很高,课堂活而不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课前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在导入的过程中,老师一定是对课文做了深刻的研究。 教师的过渡语恰到好处,对学生鼓舞性的语言也恰如其分,如“谢谢你,在你的帮助下大家都把它记住了”“谁回答的好,这朵花就作为奖励送给谁”。 还抓住关键句让学生读、思、议。在此过程中诱导孩子们对国王的话产生疑问,激起矛盾冲突,使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资料提供者:王新运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