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十一册教案:开国大典、荔枝(网友来稿)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积累运用一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使学生在读背中感悟古诗意境,领略祖国山川之美,达到积累的目的。 2、“阅读”。培养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3、“习作”。在看图作文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有序表达的能力。 4、“实践活动”。通过“办小报,迎国庆”的综合实践,提高学生搜集资料、调查、阅读、习作、审美及书写能力;引起学生对家乡变化和祖国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写景的古诗,包括学过的和课外读过的。 2、向父母旬问,或网上查询,或采访保险员,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课前三分钟朗读或背诵写景的古诗。 2、熟读背诵《望洞庭》。 (1)轻声读,试试怎样才能读出诗的韵味。画一画停顿和重音,然后放声练习朗读。 (2)尽可能多地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多种读诗方式(对读、轮读、比读、师生读等)读出洞庭湖水的宁静娟秀。 (3)尝试背诵。 二、完成“阅读” 1、交流关于保险的生活经验。 “天有不测风云,我有人民保险”。你的父母为家人和财产办理了哪些保险?把你的课前了解到的保险知识和故事讲给大家听。(如,医疗保险、平安保险、人寿保险、财产保险,也可讲看到或听到过的保险赔偿的故事) 2、边读边想:这篇《为银杉保险》的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可以把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讲一讲,也可以把题目扩充完整,还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意,只要能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即可。)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投影片或课本中的插图。 2、学生翻阅家中的图书、画报,找一辐最喜欢的图画。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 1、出示图画,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从中知道了什么? (如,小学生的外貌,办公室的摆设,等。) 2、看到 这些你想到了一件什么事? 鼓励学生根据图画展开想像,说出自己的见解,只要符合图意,怎么想都行。 二、开启思路,想象故事。 1、你想以怎样的身分来想象图画的故事看谁与别人想的不一样。(可以小姑娘,教师,偷偷观察的学生、传述者等的不同身份来展开想象,叙述故事。) 2、根据图意及想象的身份来拟定题目。 三、小组交流。 1、选择相同身份的学生自愿结组,组内互相说说,提出修改意见。 2、在讨论的基础上,各人拟定作文提纲。 (如果你昜喜欢自己课前带来的图画,也可以仔细观察自己的图画,并拟定题目,列列提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生习作 根据所列的提纲,习作成文。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评改。 一、据习作要求,互评习作。 1、师生共同拟定评改标准。 (1)符合图意 (2)内容具体 (3)语句通顺 (4)有一定条理 2、据标准,同桌互评互改。 二、作文欣赏 选择本次作文在选材、写法上有特点的作文读给大家听。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实践活动 一、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同学们,国庆节就要到了,让我们来编一份精彩的小报,作为献给伟大祖国生日的贺礼。 材料可以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或采访调查等方式云搜集。内容主要是祖国建设的成就和家乡的变化。 二、小组商讨 1、自由组合办报小组 2、商量给小报起个什么名字。 3、讨论如何分式资料、写稿等。 三、全班交流 1、小组说说打算,互相启发。 2、教师从版面设计等方面加以指导。 开国大典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录音机。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法。讲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 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城楼檐下 汇集 擎着红旗 毛泽东 电钮 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 乐声 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6)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7)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板书设计: (事情发展顺序) 大典前 大典时 典礼、阅兵式、 大典后 群众游行 荔枝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育学点 1.1. 认识“挪、谋、辈、脉、剥、妥、贴、籍、偿、馋”10个生字及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自主学习能力 2.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尊敬老人、孝顺父母的教育。了解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体会作者借荔枝怎样表达出母亲的疼爱子女之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提出的问题写成投影片。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引出课题,从课题中提出问题。 2.从预习和课后问题中归纳问题。 3.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4.结合重点语句,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5.总结归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理清文章线索。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生字词,初步体会母亲对子女之情。 教学过程: 一、 引出课题 1. 同学们喜欢吃哪些水果? 2. 随便生说板书《荔枝》。 3. 本文作者以此为题,是否真的在写荔枝? 4. 如果写水果,应该写哪些内容? 二、 明确问题 1. 根据课题提问题。 2. 从预习和课后思考中提问题。 3. 归纳问题 三、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找出生词、新词。 (1) 课文生词: 清晰(qīng xī) 突兀(tū wù) 玲珑剔透(líng lóng tī tòu) 虚荣(xū róng) 妥贴(tuǒ tiē) 慰藉(wèi jiè) 遗憾(yíhàn) (2)辨多音字: xiǎn (朝鲜) mēng (蒙着) 舍 shě (舍不得) 鲜 蒙 shè (宿舍) xiān (新鲜) méng (蒙古) (3)近反义词: ①近义词:孤零零——孤单单 滋味——味道 清晰——清楚 鲜明——鲜亮 妥贴——稳妥 延续——连续 依旧——依然 珍贵——宝贵 ②反义词:便宜——昂贵 清晰——模糊 喜欢——讨厌 四、 细读课文。 1、听录音范读,让学生注意听,再模仿反复朗读。 2、 琢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把前面问题去粗取精,找出能够概括文章大意的线索性问题。 1.① 本课主要写的是什么?分几个层次写的? 2.② 母亲临终前为什么舍不得吃一颗荔枝? 3.③ 课文中描写细致的地方,讨论一下,体会到了什么? 4.④ 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五、3. 精读自学,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内容 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想,了解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从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 回顾全文。 1.1. 指名朗读。 2.2. 回顾重要问题及重点句子。 二、 析读指导 1.学生根据问题,找出段落,读后评议。 课文共分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岁的时候,想到母亲快70岁的人了,从没吃过荔枝,我想让母亲尝尝新。 第二段(第2~4自然段):讲母亲买的是处理的沙果,我为母亲买来昂贵的荔枝,母亲沉着脸,但还是高兴地、小心翼翼地剥荔枝,第一次尝荔枝,见客人来时,母亲端走了沙果,将荔枝留给了客人。 第三段(5~7自然段):讲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舍不得吃。母亲临终前吃的水灵灵的荔枝实际上是给了她心爱的馋嘴的小孙子吃了。 第四段(第8自然段):讲荔枝依旧年年红,表达了作者的怀念之情。 2.整理问题答案。 荔枝 我 贵,咬牙买(让母亲尝鲜) (给了孙子) 母亲 沙果(长疤,烂、洗) 对比 小心翼翼 爱怜 喜欢吃 舍不得 3.从重点句中体会思想。 作文最生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先体会作者饱含的感情。 (指引学生体会 而今,荔枝虽然年年红,可是母亲却再也看不见了。体会作者思母之情。) 三、 归纳中心 课文记叙了母亲喜欢吃荔枝,但居家过日子,从没吃过荔枝。作者在母亲临终前特意买了母亲喜欢吃的荔枝,但母亲舍不得吃一颗荔枝,而给孙子吃的事情,赞美了母亲勤俭持家善良忠厚的人品,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四、课外作业: 1、了解母亲节的来历。 2、帮助妈妈做一件事,或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样妈妈喜欢的东西,亲手送给她。注意观察妈妈动作、神态,听她说些什么,然后写在日记里。 板书设计: 荔枝 我 贵,咬牙买(让母亲尝鲜) (给了孙子) 母亲 沙果(长疤,烂、洗) 对比 小心翼翼 爱怜 喜欢吃 舍不得 读写例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读懂例话内容,懂得学习一篇文章为什么要体会文章的感情以及怎样体会文章的相思感情。 2、运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阅读《积累运用二》中的“阅读”材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导入例话 我们学习了第二组中的四篇课文,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开国大典》中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动与自豪;《狱中联欢》中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荔枝》中深厚的亲情;《梅花魂》中老华侨强烈的爱国心。只有体会到了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才算读懂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组的读写例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自学读写例话,交流讨论。 1、默读自学,画出自己认为生根的地方,仔细读一读,想一想明白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读了这则例话,你知道了些什么? (2)联系《开国大典》具体说说,通过设身处地地读和想,体会到了文章怎样的思想 感情。 (3)联系本组其他课文,说说是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 三、小结 阅读一篇文章,通过入情入境地读、杨有感情地朗读或自问自答等形式,体会到作者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根据例话内容,自学《积累运用二》中的阅读 1、按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联系阅读简介,设身处地地边读边想,体会诗人对祖国无限热爱之情和收复台湾 的强烈愿望。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进一步表达诗人强烈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七、布置作业。 试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读一读,唱一唱《七子之歌――澳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积累运用二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积累名言警句。 2、独立阅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阅读能力。 3、口语交际,通过讲、评,提高交际能力和办报能力。 4、练习写人,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教学准备: 1、幻灯。 2、布置预习,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词典。 3、小报展览。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读背背,阅读。 一、自主学习,完成“读读背背” 1、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2、自由朗读四组对偶句子,猜测句子的意思。 读时同桌相互正音。 3、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1)指名读,适时正音,注意停顿,启发学生找出每组中上下对仗的词语。 (2)课件录音范读或教师范读。 (3)用多种方式读。 4、指名说说对名言警句的理解。 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试着说说,教师酌情指导。 5、识记名言警句,看谁记得又快又牢。 (1)方法指导。(如,可用对对子的方式进行背诵) (2)自由识记,教师巡视。 (3)尝试熟读成育,有兴趣的也可动笔抄写。 6、交流方法,谈体会。 (1)交流识记方法, (2)说说从这些名言警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一组和第二组中的“读书”意思是不同的。“甘面壁读十年书”批的是读有字的书,从“无字句处读书”指的是读生活这部书(生活实践非常之生根)。第三组告诉人们做人应该像做梅和竹一样,既要有刚强不屈的气概,也应虚心、谦恭(自信心、虚心同样重要)。第四组劝诫人们要有宽广的风情,不要狭隘私欲。 二、合作探究,完成阅读 1、激趣导入。 2、自读短文,思考文后第1题。 (1)指名读,适时正音。 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或联系上下文把字音读准。 (2)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3)简要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积累仅仅是一种手段和过程,而运用才是目的之所在。希望联盟的你能 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去。 四、课学小测,反馈学情 背诵、默写。 愿乘风_____ 甘_________ 与有肝胆人_____ 从_________ 虚心竹_______ 傲骨梅______ 海纳百川______ 壁立千仞______ 五、布置作业 1、学唱《七子之歌――澳门》 2、预习“口语交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1、回顾“积累运用一”中安排的办报活动。 2、这李课,我们来讲报、评报,还要评选出最佳小报。 二、组内交流,学习讨论 1、四人一组互相观摩自办的小报 让每位同学解说自己办的报,可以读报上文章,也可以谈办报感受,不拘一格。 2、小组评价 (1)商定评价标准。 第一,“报名”要有特色,要有童真童趣,活泼一些,亮丽一些。 第二,版面安排,要美观大方,图文并茂。 第三,书写要工整,尽量没有字。 (2)提问或建议。同组同学畅所欲言,但不要一味地挑剔,更要注意学习与借鉴。 (3)本组评出1-2份最佳小报。 三、全班评议,促进提高 1、小组推选代表(不一定是小报的主人)发言。发言者先介绍本组同学的办报情况,再推荐本组的最佳小报――-注意说清优点,力争评上“班级最佳小报”。 2、大家自由发言评议,评出本班最佳的三至五分小报。 3、在教室“学习园地”中展示评出的优秀小报。 四、布置作业 1、注意搜集对联。 2、预习“习作”要求。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学生习作。 一、明确要求 自读习作要求,试概括一下本次作文有哪几条要求。 (1)选择身边的一个人来写 (2)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3)自己拟题,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二、开启思路,畅所欲言 1、可以写什么样的人呢? 2、你准备写谁?为什么?有谁和他想的不一样? 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各小组推荐一两个同学发言,学生互相评议,教师酌情点拨、鼓励。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评改 一、回顾要求明重点 1、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评改,争取把作文改得更好。大家有没有信心? 2、回顾习作要求,明确评改重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师生共同拟定几条具体要求。 (1)事例具体,能够表现人物的品质或特点。(2)有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描写。(3)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 二、七嘴八舌话修改 1、同桌互批互改 2、先班上的一篇中上水准(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评改。 (1)请小作者先介绍自己的习作写了什么人的什么事,再把作文念给同学们听。 (2)全班同学认真读这篇作文,对照评改要求,想想有什么值得肯定和推广的地方, 还应该怎样修改。 (3)同桌或邻桌讨论,请几个同学发言。 说亮点,提建议。提醒学生注意,不要一味地挑剔、指责,应重在学习、借鉴,发现亮点和可取之处。 三、合作学习议中改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像刚才那样评改组内的一两篇习作,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评改反馈,小组汇报评改情况。 3、个人读改前后的习作,谈体会。 四、自读自悟用心改 1、教师提出自改要求。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大家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字词句标 点符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要改过来。作文已经改过的同学要帮助同桌。 2、学生改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资料提供者: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