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夜莺感到羞愧》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第三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设计理念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同桌、小组、全班交流等形式,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 2教师极力创设一种轻松、美好的氛围,让学生积极探索、思考,感受美、体验美,使学生在美的熏陶、感染中,情感得到升华,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联系课文理解“羞愧”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环境的美和莉达爱护环境的行为美,懂得爱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教学重点 生字的学习,“津津有味”、“羞愧”、“美妙”等词的理解。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莉达为什么“面对夜莺感到羞愧”。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标出段落,勾出生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小朋友在树林中玩过吗?你印象中的小树林是什么样的?现在跟老师一起到小树林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课件展示画面:幽幽的树林,柔和的阳光,绿色草地,蝴蝶飞舞,露珠闪光,鸟语花香,溪水淙淙) 多好的小树林啊!闭上眼,做做深呼吸,你感受到什么? 2有两个小姑娘,也到树林里来了,她们是怎么玩的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板书:面对夜莺感到羞愧] 3齐读课题,读好“莺”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注意听准每个音,勾出生词。 2自由读课文(可以是两遍、三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把勾画的字、词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 3同桌交流识字方法,互读课文。 4检查识字情况 (1)点击课件开火车读(可以同桌为单位、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 (2)有没有你以前认识的字?怎么认识的? (3)哪些字容易记错,给大伙儿提个醒。(指名说、小组说。重点指导“扔”、“剩”、“津”、“醉”、“沉”的读音,提醒“羞”与“着”下面部分的区别。) (4)小老师教读。 5现在把这些字娃娃送回课文中,自己再读读课文,看看还认不认识它们。 三、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生字大家都认识了,相信课文也一定能读好。 1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也可分段读)其他孩子当小评委,仔细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帮助。(指名读→师生评议) 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读课文,一会儿来一次比赛,看哪些小组读得好。 3朗读比赛(可以小组为单位分段读),师生评价。 4整体感知:两个小姑娘在小树林里做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理解积累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以下内容。 1夜莺的歌声很美,从“美妙”、“沉醉”可看出(相机指导理解“美妙”、“沉醉”)。 教师相机引导: (1)看到可爱的夜莺在唱歌,你有什么话要对她说吗?(鼓励学生大胆说,大胆提问,如:夜莺怎样唱歌?夜莺唱的什么?教师相机引导孩子体会夜莺美妙的歌声) (2)相机播放课件,再现小树林的美。 (3)两个小姑娘也被这美景吸引了,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为什么?(津津有味、沉醉)指导理解“津津有味”、“沉醉”。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段。(课件显示小树林画面做背景) 2莉达爱护环境行为美,从第5段可看出。 教师相机引导:(1)吃完饭她俩怎样做的?勾出写她们不同做法的词。 (2)你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指导朗读,可以加上动作) (3)奥莉娅怎么想的?(指导朗读,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 (4)莉达怎么说的?读一读(指导朗读)。听了她的话你怎么想? (5)假如你是那只夜莺,看到她们的做法,听到她们说的话,你想对谁说点什么? (6)指名分角色朗读、表演。 3拓展:地球上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有自己的情感。想想看,树林里还有哪些事物会对她们的做法、想法发表意见?(还有小鸟、小花、小草、小溪……问题用课件显示。学生先在小组讨论,再汇报。) 4齐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5指导积累。现在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课余摘抄到积累本上。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课文有8个生字要求我们会写(课件出示8个生字)。你最有信心记住哪个字?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2哪些孩子能用其中的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漂漂亮亮的?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扔:左窄右宽,右边“乃”是两画,“乃”不能超过“扌”。 沉:左窄右宽,左边的“氵”要匀称,“冖”不能太宽,“冗”与“氵”同高度。 觉:上面三点要写匀称,不能写成“⺌”,中间的“冖”稍宽;“见”的“乚”和“冖”同宽。 资料提供者: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