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纯净水(北师大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通过检查,由点及面,督促学生认识新词。 2、自读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懂得“穷”并 不可怕,它可以是促进人们奋发进取的动力。 3、在理清文本内容时理解课文表达的主题及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实现人文性 与工具性的统一。能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并写下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一篇,激发爱读书的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时间:2008年11月14日下午第二节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拓展阅读课文:《母亲的纯净水》,也是一件往事,齐 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课前大家已经读过了课文,老师也不例外,并且懂得“会读书的会提问”的道 理,我读出了一些问题,三个大组能快速抢答吗?(手中捏小纸片如同电视主 持人)请听题: 1.作者是谁?——乔叶 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她(小女孩) 3.上体育课,为了解渴,同学们带什么?——纯净水 小女孩带什么?(其实是什么?)——凉白开 凉白开是什么?——凉白开水 4.出示词语,要求认读:时髦,丑陋,不菲 5.这是写人还是写事文章?——写事文章 6.课文主要讲什么? 7.你喜欢母亲吗?为什么?(如:勤俭持家,善于理解人,育人有方,贫富观 有道理等) 8.这篇文章与我们平时常见的写事文章有什么不同? (降低难度:文章纯粹写事吗?)——写事中穿插写心理活动 全部过关,说明同学们预习课文没有——囫囵吞枣。 三、理清文章的写作艺术,交流中朗读课文、领会文本主题。 1.找出文中写心理活动的段落。 指名学生读书。 2.思考:这些段落分别写了怎样的心理? 大致为: 隐隐不安,高兴; 尴尬,怀疑; 委屈和酸楚; 理解贫富;(沉静) 3.这些心理活动,各是在什么事件后引起的? 可以回答为:带纯净水, 同学嘲笑, 母亲坦诚相告, 母亲谈贫富观 相机读句子,如坦诚相告的描写,采用填提示语的方式读对话。(加上“沉静 、语重心长”等); 如体悟中读“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那可就真 穷了。” 4.小结 黑板展示的便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请读一读,引导连成句子说一说(随读词在 词语下画横线)。 课文正是这样,(随讲解构画成表格)由一件事到一段心理活动,再由一件事 到一段心理活动,依次展开叙述,将故事逐步推向高潮,读完文章,使你不得 不回过头去反思。因为文章给了我们许多启发。 5.课文读完了,你有什么感想呢?(补充表格)黑板上的空白处,你能填上怎 样的感受呢? 拿出纸笔先写一写,再汇报。 6.学生汇报。 四、拓展阅读 1.我们平时读过类似的文章吗,可以是内容上相似的,也可以是写作方法上相 似的。 请同学展示。我相信:你的展示已经是最好的推荐了,课余时间,同学们可以 共同欣赏被推荐的文章,用我们刚刚讨论的方式或你自己悟出的新的视角去交 流阅读吧。 2.师展示自己的习作《扶起一条凳子》,写法上类似的一篇文章。 3.《母亲的纯净水》刊登于多家杂志,如《语文教与学》05.1美文篇,《文苑 》05.1成长篇,《青年博览》08.8成长篇。有机会遇见这些杂志,可以读读, 如果爱屋及乌,由这一篇你想读整本杂志,我肯定阻挡不住,我也就不阻挡了 。 附板书表格: 事 件 心 理 活 动 我 的 感 悟 带纯净水 隐隐不安,高兴 同学嘲笑 尴尬,怀疑 母亲坦诚相告 委屈和酸楚 母亲谈贫富观 理解贫富观 再上体育课 沉 静 说明及反思: 我县明年要进行一次教学竞赛,语文学科指定是课外阅读指导。我乡于近两周 进行选拔,我没有选课外课文来教学,只是选了北师大第十一册“往事”一组 中的拓展阅读《母亲的纯净水》,既是参加乡级选拔赛,也是教学探讨,构思 出了这样的教学设计(研究课)。 我不喜欢一层不变的教学,而喜欢在课堂上弄点新玩意。 因而,这节课首先就与同学们玩了起来,我如同电视主持人,手捏小纸片,让 三组进行抢答比赛,在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中,同时由表及内、由浅入深地检 查阅读情况。我们常说课堂要先粗读再细读后来精读,我没有设计“粗读”这 一环节,也是想作个探讨,课前的预习算不算数?因事先的布置,学生在课前 已经把课文读了个三四五六遍了,还有必要花时间走这个过场吗?从抢答题的 涉及面、学生的举手面能证实,粗读可以省去,这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 种将电视节目的场面引进课堂,也算是个创新吧,如果没有人用过,我算是首 创了,够我得意的了。(怎么打字时,老是蹦出个“酸”呢,我把你敲在这里 ,看你调皮不?) 其次,课堂的一大环节是在探讨课文的“心理活动”与相关“事件”,我想在 这里深化读书,我想在这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与表达方法:课文 思想是通过母亲的正确教育,小女孩懂得了积极的贫富观;表达方法是“写事 ”与“写心理活动”交替进行。变通、变化的做法是,先根据回答,自由板书 ,再将板书内容构画成表格。我想:吸引了眼球,也就是吸引了注意力、调动 了学习兴趣吧。 可是,在课堂教学中,成效不显著,我班学生在一开始的找“心理活动”段落 中似乎是思维受阻,并从此不振,以至整个探讨交流在艰难推进。是学生预习 走题了呢?是学生惧怕公开课呢?是我的鼓励缺少了呢?是我的调控缺乏了智 慧呢?是我的教学设计(研究课)本身有问题呢?是我的课堂表现只关注了讲台 黑板这一块块呢?是我没有抓住机会积极引导呢?还有什么的?我不知道不明 白,为什么会这样? 这一环节也是“预设”容易出“生成”的地方,因新的“生成”,课堂预设中 作了一些小更改:如“同学嘲笑”改为了“同学取笑”,“尴尬、怀疑”改为 了“羞愧、生气”,“母亲谈贫富观”改为了“母亲教育”,在预设的“母亲 坦诚相告”这一事件中,因学生沉闷不语,我让学生读这段课文,然后启发, 母亲在小女孩的责问中仍然隐瞒“凉白开充纯净水”吗?学生明白了是“坦白 ”,我在板书时故意犯疑“这不能写‘坦白’呀”,学生想不出好词语,听课 的刘老师帮忙出主意(课后我明白没有抓住这一契机啊),我只好在“思考” 中自圆其场,写了个“母亲实话实说”。预设表格的最后一行“再上体育课” “沉静”,我本来预计不能先在“心理活动”找到“沉静”,而应在“事件” 中提出“再上体育课”再体悟心理活动是“沉静”,后来我看学生本堂课的表 现,不敢在这里耽误时间,因而删除了这一环节,虽然不算这一课学习的大失 误,但总是个遗憾啊,下次复习时还需补上作者的这一描述。 最后,为拓展而拓展,一本身这是拓展阅读课文,二是县教育局竞赛精神是展 开阅读的拓展,因而我安排了拓展内容,并且安排了三项内容,即:找类似文 章、读自己的作品、介绍本文的登载情况,这些做法的目的是激发阅读欲望与 习作的好奇心。当然,我心里清楚,这些做法,就在这一节课上,能赢得学生 欢迎、能取得一些效应,只不知这种效应能保持多长啦。 这一教学设计(研究课),如果单从各个局部看,皆有创新之处:第一环节我将 电视镜头引进课堂,是想传递这样的信息:还有什么样的生活情境可以大胆地 请到课堂上来;第二环节,先随机板书再画横线最后成表格,我想形成一个变 化、动态的课堂。前面《菏塘旧事》一课,我就根据“菏塘”又称为“月牙泡 ”,而将这两个词语分开写,在两词中间写上课文的主要内容“菏塘美景”“ 菏塘趣事”等词语后,再联系“菏塘”“月牙泡”,勾画两大道弯弯的曲线, 形成一个大月牙,月牙的中间正好是作者“往事”的词语,这么一变化,学生 惊喜、兴奋,应该激发了他们积极思维的欲望吧。回过头来接着前面说,第三 环节,将学习拓展到课外,课后,我刚好看到董主任的听课记录,他对我课堂 上读自己文章这一做法的评价是,“体现了教师的自信”,是啊,每次走进课 堂我是微笑的,站在讲台上我常常挺挺胸,为的什么,就是增强自信。 但是,这堂课的教学,从整体看,我总觉得有些乱,如同散打,没有个明确的 重点。学生读书不充分,因担心时间不够,对学生的读书我是草草处理,没有 朗读的细心指导,我想,这给学生的感受是:老师目的不是读书而是在找什么 呀,找什么呢,谁也不敢确定,因而谁也不敢说话了。本来读书感悟这一大头 戏,就显得是在挤牙膏了,让课堂失去了生机,课堂一旦失去生机,剩下老师 的喋喋不休,课堂就散了,所以我觉得有些乱。这说明课前的预设有问题,如 抢答题中至少要砍去两道太简单的题,一是节约时间,二是这一时间段的气氛 与后面时间段的气氛可以稍对称些。还如课前应充分预设对学生的评价语,应 通过热情又切合实际的鼓励,激发学生热情地参与进来,应通过得体的评价,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毕竟当局者迷,所谈这些感受,不知是否妥当,还想请 听讲的老师给予指正了。 资料提供者: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