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引入的时效性探究 (西师版五年级第十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上课也是如此,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必须有个良好的开端----有效的新课引入。

  所谓引入新课,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这是学习知识的第一关。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就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劲头十足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上课前总是板着面孔,每天都重复着那句单调而乏味的语言“今天我们学习×××”来引入新课,学生则会听而不闻,旁若无事,也就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这种涣散和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是不可能集中精力把课听好的,因此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的设计中,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反思,设计了不同的引入方式。

  第一次是这样设计的:电脑情景导入(2001年“9.11”事件),教师向学生讲述关于“9.11”事件的大致情况。

  询问学生:同学们,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通过试讲,我们课题组的老师都发现,其实“9.11”事件的视频虽然能烘托出当时的情景,但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目标的达成并没有实际作用,很大程度上成了摆设。没有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于是我结合年段目标重新设计了一个引入:

  概括内容,直接引入。

  “大家初读了《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遇难者是谁?在什么事件中遇难的?你知道这次事件吗?”(学生简单介绍后由老师简介故事背景。)

  再次试讲后发现,这样仍然有很大的弊端,虽然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大致了解的文章内容,但是直接概括主要内容切入,大大降低了孩子继续学习的兴趣,不能很好的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所以,我再次做了调整:

  质疑引入,激发兴趣

  板书“三个电话”,齐读。

  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自由提问,补充题目,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试讲后发现,学生自主质疑,主体地位看起来发挥得不错,但是在教学中对问题的解决情况,怎样解决的都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陷入了迷茫,到底怎样才能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呢?在大家的共同探讨下,我的引入调整为了以下几步: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生命的药方》,感受到了朋友之间真挚的情感和深厚的友谊。其实人与人之间还有很多同样美好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将共同学习一个同样感人至深的故事《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遇难者是谁?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打的电话?第一个电话、第二个电话、第三个电话分别是打给谁的?他在电话里说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个人自读

  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决哪些问题。

  ......

  试讲后,我觉得这样设计效果不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还让他们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提高了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得到了情感的熏陶,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通过这堂课几次的教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有效的课堂引入对整堂课乃至整篇课文的教学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课堂引入,希望不断的教学反思促使我在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资料提供者:



·语文课件下载
·数学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
·中学语文视频
·语文试题下载
·数学试题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