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和母亲(西师版三年级第六册教学设计)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理解“勤劳孝顺、惦念”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在读中体会朱德的勤劳孝顺以及母亲的的优秀品质对他的深刻影响,理解朱德同志在回忆录中的句子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朱德同志与母亲之间血浓于水的真挚感情,学习他献身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德。 重点难点 1.学会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一。 2.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朱德的勤劳孝顺以及母亲的优秀品质对他的深刻影响。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 2.有感情地朗读课内容。 重点难点 学会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一。 教具准备 本课生字、词语卡片,朱德的照片和生平简介。 教学过程 一、谈话介绍,引入新课(5) 1.谈话解题:俗话说:“骨肉亲情,血浓于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伟大的元帅朱德同志与他的母亲——一位平凡的中国妇女之间事情,让我们一直去感受他们的母子情深。 2.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关于朱德元帅以及他母亲的生平。 二、读通课文,了解大意(10) 1.请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喜爱的符号勾出不认识的生字及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自主识字,借助工具书或联系生活实际独立完成生字的学习。 3.用开火车、请小老师、猜字谜、拆分一组合部件的形式检查、巩固学生孤情况。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学习小组讨论解决。 4.通读课文,看看课文介绍了朱德和母亲之间发生的哪些事情。 三、紧扣中心词,体会朱德对母亲的爱(10)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你认为朱德是个怎样的人?你能用书中的两个词语来概括吗?(相机板书:勤劳、孝顺)孝顺: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2.组织讨论:课文围绕朱德“勤劳孝顺”讲了哪些事? 四、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亲对朱德的影响(15) 1.老师谈话:其实朱德的勤劳孝顺都来自于母亲优秀品质对他的深刻影响。组织讨论: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相机板书:勤劳善良、吃苦耐劳) ⑴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你从这一段中体会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是怎样体会到的?抓住“总是……先……再……还要……甚至……”等重点词语想象母亲的操劳,感悟母亲的勤劳俭朴、吃苦耐劳。 ⑵读课文第二段,组织讨论:“心疼、拉、责怪”这三个词语包含着母亲怎样的情感?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感情朗读,感情母亲的善良。 ⑶朗读课文第六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是怎样读懂的?从“刚刚……又……还……”等词语中体会母亲的勤劳,从“怕惊动大家”体会母亲的善良体贴。 2.小结。 五、布置作业(5) 1.写本课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注意生字的规范书写。 2.学习重点词句,体会朱德同志与母亲之间血浓于水的真挚情感。 3.学习朱德同志献身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质。 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朱德的勤劳孝顺以及母亲的优秀品质对他的深刻影响。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5)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内容。 二、突破难点,感情升华(10) 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请作上记号。 2.启发: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3.小结:朱德是领袖,是革命家,他心里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国家。文章通过这个设问句,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使母亲和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着快乐的生活。”“能做到”“一定能做到”,态度坚决,信念明确。 三、拓展延伸,丰富外延(10)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了怎样的情感?对你有什么启发?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朱德和他母亲的相关材料。 3.组织学生朗诵挽朱德母联,再次体会人物的品质。 4.学生回家帮亲人做几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然后同学间交流自己的体会。 四、再读课文,自主识字(10)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照范字描红后再各书写一个。 3.学生交流自己写字的体会,并提出较难写的字,由教师在黑板上范写、指导,学生再将田字格中的字写完,学生自评、互评。 4.组织学生观看写字规范的学生的作业,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再写一个。 五、布置作业(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朱德勤劳孝顺,对母亲体贴关心 写文章 朱德和母亲 母亲的言传身教对朱德一生的影响 纪念 母亲去逝后,写文章纪念母亲 母亲 资料提供者: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