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盖为什么会动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第四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学情分析:学生对动脑筋缺乏感性认识,要利用瓦特这一典型形象,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培养他们遇事多观察、多思考,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 2、通过学习本课,教育学生从小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对周围发生的现象要勤于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疑问句与反问句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1、认识7个生字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瓦特小时候是如何爱动脑筋,爱提问题的。 2、结合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和课文内容理解动脑筋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搜集有关科学家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谈话激趣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科学家吗? 2、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位大发明家,他的名字叫瓦特。(出示瓦特图像)你了解瓦特哪些情况? 3、播放课件: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4、板书课题。教学生字“壶” 5、如果给题目加标点怎样加? 交流搜集的有关科学家的资料。 交流搜集的有关瓦特的资料。 看课件。 齐读课题。 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以加深学生对瓦特的了解,激起学习兴趣。同时加强了课堂与课外的联系,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 形象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二百多年前那独特的意境中,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初读感知 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巡视自学情况,发现学生读文中的困难,及时解决。 2、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检查学习情况,重点辅导学困生。 4、指名分节读文,相机指导。 自由读课文,可用以下识字方法解决疑难生字:①读拼音②问一问③猜一猜④。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认读生字,通过编儿歌、做动作、观察比较等多种方法记住生字的样子。 认读出示的生字。师生合作读、同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学生自评,说自己、说别人、说全班都可以。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在听读中识字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识字的能力。 了解自读情况。 三、 自主研读 理解体味 1、再读课文,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瓦特在什么情况下发现壶盖会动的? 出示第二段文字,指导朗读并评议。 *分角色读对话,思考:瓦特和祖母对“水开了壶盖就跳动”看法一样吗? *壶盖到底为什么会动? 出示句子进行比较,理解“更多的水汽,不是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吗?” 指导学生评价读文。 * 提问启发:为什么用“终于”一词?这说明什么?用“终于”一词造句。 *瓦特为什么能发明蒸汽机?(相机引导学生体会“动脑筋”。) *你觉得瓦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瓦特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发明了蒸汽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3、鼓励质疑,引导解惑。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读文,小组交流讨论。 在理解的基础上朗 读课文。 读句子,体会不同的语气。 师生合作读,小组汇报读,全班齐读。 交流后回答。 合作解决问题。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打破传统串讲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 让学生体会瓦特爱问,求知的心情,从而产生向瓦特学习的愿望。 以读代讲,给学生充分的想象和自主学习的空间。 鼓励学生质疑,不仅发展了思维,而且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帮助学生感悟了语言的深层含义。 四、 总结归纳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从瓦特的故事里,你受到什么启发? 2、介绍我校的小发明家张广辰、朱迪同学的发明经历。 3、生活中有没有哪些现象,也引起你们的思考呢? 讨论后汇报交流。 学生畅所欲言。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使科技创新教育取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 创新实践 想一想生活中,你靠自己动脑筋解决了哪些问题?写下来,举行“金点子”比赛。 资料提供者:
|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