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晓景〉、 游园不值 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第六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3、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惠、崇、欲”等几个字;会写“晓、鸭、芦、怜”等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的字、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两首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这两首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导学生对诗歌中不理解的地方质疑,整体感知诗歌。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理解《惠崇〈春江晓景〉》。 教学过程: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小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明确:不是,是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晓景》 桃花三两枝 河豚欲上时 水暖鸭先知 (想象) 蒌蒿满地、芦芽短 (观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游园不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作者简介: 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 2、释诗题: ①、齐读诗题。 ②、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 (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③、释“园”、“不值”。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区分“园”古今含义) 古:唐宋时期富人多有私人花园,供自家观赏,因而指私人花园。 今:公园,公开供人们游玩的场地。 “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插图。 春季的一天,诗人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欣赏园中春景,于是便乘兴前往。到了朋友的住处,在园子门外看到了什么?(请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学生汇报。 3、诗人是怎样写下自己看到的景象?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4、哪些诗句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请生读诗句。 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内容。 5、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质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指“大概”、“可能”。 怜:爱惜。 6、汇报小结。 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四、读诗句,悟诗情。 1、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诗人虽然未能进园观赏,但春天的勃勃生机依然到处可见,一枝露出墙头的红杏使诗人联想到满园繁花似锦的春色。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愉快、高兴、陶醉、赞美) 2、指导感情朗读。 你们能读出这种感情吗?请生读、齐读。 3、指导背诵课文。 你们也仿照诗人来到园子门外,看到这美丽的春景时,你又是如何情不自禁地吟咏出这首诗歌的。(根据板书,加入动作) 五、总结全文,齐背诵课文。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读一读、背一背其他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想到: 看到: 印苍苔 柴扉不开 春满园 红杏出墙 资料提供者: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