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2、口耳目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丨、丿、ヘ”和1个偏旁“角字头”。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教学难点】理解象形字造字的规律,能够举一反三独立学会认字。

【教学重点】能够区分“木”与“禾”,知道写字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左到右。

【课件制作】

出示各个生字发展的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读12个字,初步学会写“木、禾”两个字,认识3种笔画“丨、丿、ヘ”和1个偏旁“角字头”。

2.初步了解象形字造字的规律。能根据字形理解字意。

3.学习有关儿歌。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习“口”

教师出示“口”的图画,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用一个字表示这是什么?(有两种可能,a、嘴b、口)

教师评价:其实在古时候嘴和口的意思是不同的,口一般是指人口,而嘴是指鸟嘴,仔细再看看这是什么?

明确生字“口”,出示甲骨文“口”,请同学们比较图片和字有什么联系和相似?

教师和学生共同找出上嘴唇,下嘴唇,嘴角。

想不想看看今天的“口”是怎样的?出示“口”

连贯出示口的发展流程图。小朋友你看了有什么想法吗?(有趣,原来字形还包含了字意。)

明确象形字的概念:这种模拟实物的样子造出的字是象形字。我们可以先认一认,然后读一读、记一记“口”。

你们还想看看象形字吗,像刚才的样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字进行学习。

学习“目……”其他象形字。

打开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生字进行学习,明确自学要求:找到图画与甲骨文的联系;读读生字、组词;认认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他的?

教师巡回,及时提点学习方法:有的同学能够大声地说,有的能有良好的读书姿势,有的学完一个,能继续学第二个。

汇报:a、请学生将图片贴到对应的生字下面;b、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字的?(从两方面说:一、字与图片的相似之处;二、用笔顺可以记住这些字。)

重点学习“木、禾”。教师板书“木”:先写树枝“横”,再写“竖”这是树干,然后写“撇”,最后写“捺”是树根。

板书“禾”:先写麦穗,再写禾苗的叶子,然后麦杆,最后是根。

教师重点提示: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禾苗有穗儿,比“木”多一撇。随“兔”的教学,认识“ ク”(角字头)。

游戏介入,巩固成果

出示一张情景图:一棵树上停了一只鸟,树下,有一个人站着,五官清楚,天上挂着月亮,旁边有一堆火,两个小动物(羊、兔)正在烤火,远处是竹林和一望无际的禾苗。

请同学们看图,想字。能够找出对应的生字。

全班齐读。

练习书写,认识笔画

教师板书“木、禾”,学生探究笔顺规则。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看看老师写字你还能发现新的笔顺规则吗?(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左到右)

们发现了哪些新出现的笔画,谁认识?学习“竖、撇、捺”集体书空。

学习写“木、禾” 木:横短竖长,不带针尖。撇、捺起笔应相接于竖,左右对称展开,收笔应高于竖的收笔。

禾:第一笔为平撇,应写得平而短,在竖中线上。下部与“木”的写法相同。

回顾课堂,延伸课外

今天你觉得什么知识最有趣?

你能从生活中也找找象形字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巩固生字字音,学习书写“十”。

进一步理解象形字的造字规律,使学生掌握一种认字方法。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读生字卡片:(组词读)口、耳、目、羊、鸟、兔、日、月、火、木、禾、竹。提示:日、竹的读音要注意。

认读笔画:横、竖、撇、捺

听写“一、三、木、禾”

尝试练习,领悟方法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象形字是模拟实物的样子造出的字,字形和字意联系非常密切,我们还 可以根据事物的样子来记字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完成“我会做”,你能连一连。

教师巡回。

提示一边连,一边还要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汇报:大屏幕出示,同学可以联系实物进行讲解

联系生活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字是象形字,你找到了吗?同学交流将你找的字写黑板上。

说说他们演变得过程。

学习生字,复习笔顺规则

复习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左到右。

其实我们昨天学过的有一个字是完全符合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你能告诉我吗?

3.学习“十”:教师板书十:横写在横中线上,右面略高些,竖在竖中线上。横笔左右两面相等,竖笔在横上面的部分略短,下面的部分略长,带针尖。

4.集体书空

练习书写

照着样子完成第一题。

 
资料提供者:马海霞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下载
·小学语文备课中心
·小学语文试题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下载
·小学数学试题下载
·小学数学课件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