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较量 说课(人教版综和专题第一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说课稿 手机版 | ||||
第一课 母爱的较量 第二课时 工作单位:疏附县第一中学 授课教师: 茹克艳•肉孜 授课时间:2011年9月13日 第一课 母爱的较量 第二课时 深学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体会母爱的伟大,感悟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具有的母爱特性。 2、分析并理解人物特点,总结本文中心思想。 3、情感目标:原来动物与人一样,在遇到危险的时刻,母亲最先想到的总是保护自己的孩子。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上,又有哪种感情比的上这种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不要求回报的母亲呢!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线索,联系课文描写的故事情节,分析和把握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角色心理,从母亲与母狼的较量中感受母爱的伟大、忘我和永恒。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条理,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法:引导法 分析法 归纳法 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手段:教科书 多媒体设备 导入新课: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听后让学生谈感受。 教师问:屏幕上是什么:有谁、谁、谁?他们在干什么? 由此引出:《母爱的较量》 教学内容: 根据事情发展的前后顺序,分段落,总结段落大意并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第一段落(1—3自然段):母亲的男人般的英勇、有力。 1.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个怎样的女人? 答: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个高大结实的身板和打着厚茧的手,有力的动作,像男人一样强壮有力。 第二段落(4—5自然段):平时的母亲像男人一样强壮。 2.那一天“我”为什么很晚才回家? 答:和同学一起玩耍,“我”忘了回家的时间。 第三段落(6—13自然段):母亲每天接送“我”上学,因为山上有狼。 3.那晚“我”为什么紧紧拉着母亲的手? 答:因为“我”怕在乌托岭碰上狼。 第四段落( 14—19自然段):那天晚上“我们” 遇到了狼。 4、为什么母狼最后放了“我”,带着狼崽走了? 答:是因为母狼出于母爱,母狼一旦出口伤“我”,母亲会毫不犹豫的割下狼崽的头。 第五段落( 20—26自然段): “我们” 和狼进行了殊死搏斗。 5.我的母亲和狼为什么进行殊死搏斗? 答:两个母亲都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 第六段落( 27自然段):母亲拼尽最后的力量, 把“我” 背回了家。 6.事后母亲是怎样背“我”回家的? 答:母亲是背着“我”飞快地跑回家的。 总结课文结构: 母亲双手粗糙无女人味----母亲接“我”放学,路遇母狼和狼崽----“我” 遭到母狼的攻击----母亲以狼崽要挟母狼----母狼怕孩子受到伤害放弃了进攻----人狼之战在母爱中化解。 分析人物特点: 1 形象探究之一:母亲--------一个缺少女人味但又不失母性温柔的女性。 让学生找出描写“我”心目中的母亲的句子。 2 形象探究活动之二:母狼--------凶狠但又爱子心切。 让学生讨论总结特点。 巩固课文: 屏幕出现相关巩固题,教师鼓励学生做题以此加深理解。(选择正确答案) 1.“母爱的较量”是指什么? A.母亲们在比谁最爱孩子 B.母亲和母狼比谁的力量更大 C.为了自己的孩子,母亲和母狼放弃了攻击 D.母亲和母狼在比母爱 2.“奇迹在这时发生了”是指: A、猎人来了,杀死了母狼。 B、“我”有了勇气,逃离了母狼。 C、母狼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放弃了进攻。 D、母亲杀死了小狼,母狼害怕了。 3、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 A、歌颂母爱 B、赞扬人类的母爱 C、说明人比动物更强大 D、称赞人类的智慧 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给妈妈送花并说出“我爱你”。 2.书面作业: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课后反思:(课后填写) 资料提供者:茹克艳
|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