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观潮参考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使学生初步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及有关知识。 4.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3.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教具准备 录像机、录像带、电视、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二)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二、教学重点 (一)指导课文分段。 (二)解释重点词语:屹立、横贯、恢复、奇观、浩浩荡荡、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风号浪吼、人声鼎沸、漫天卷地、齐头并进、辨析沸腾、奔腾的词义。 三、教学难点 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四、教具准备 投景仪、投影片、录像带、录相机 五、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初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①易混、易错音的学习。 投影片:给字选择正确读音。 涨潮( ) 踮着脚( ) 薄雾( ) 往东( ) 薄( )多用于口语。 薄( )厚度小的。 涨( )水量增加。 涨( )体积增大。 ②多音字辨析、组词,使学生掌握据词定音的方法。 提示:[多音字指字形相同,读音不同的字。一是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如“强”读qi3ng(强壮);读qi4ng(强词夺理);读ji4ng(倔强) 二是读音不同,意义相同,用法稍有差别的。如:“薄”读b2o(单用,穿得真薄)b%(合用,薄雾义薄云)] (对于多音字,了解了字义,又了解了普通话的读音习惯,就不会读错。) “观”: ①看(坐井观天) ②景象、样子(奇观,壮观) ③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乐观,世界观) ①道教的庙宇(白云观:道观) ②姓“闷”: ①气压低或空气不流通而引起不舒畅的感觉(闷热)②使不透气(闷茶)③不吭声,不声张(闷头儿)④声音不响亮(闷气)⑤在屋里躲着不到外面去(闷在屋里) ①心情不舒畅(闷闷不乐、愁闷)②密闭、不透气(闷雷、闷气) “相” ①互相(相识、相象)②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实不相瞒)③亲自观看(是不是合心意相称)(相持) ①辅助(相机、相声)②宰相(丞相)③某些国家的官名(首相)④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傧相) “奔” ①奔走,急跑(狂奔、奔驰)②紧赶、赶忙(奔命、奔丧)③逃跑(东奔西窜) ①直向目的地走去(投奔、直奔)②朝向(奔东)③年纪接近(奔四十了)④为某事奔走(有事我去奔)。 “卷” ①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卷帘)②一种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或裹住(卷起尘土)③裹成圆筒形的东西(铺盖卷儿)④量词(一卷纸) ①书本(手不释卷)②用来指全书的一部分(上卷、下卷)③卷子(试卷)④机关里保存的文件(卷宗) “号” ①拖长声音大声叫唤(呼号、狂风怒号)②大声哭(哀号) ①名称(国号、年号)②商店(银号、商号)③标志(记号、问号)④排定的次第(挂号)⑤表示等级(大号鞋)⑥表示次序(门牌号)⑦切脉搏(号脉) ①号令(发号施令)②军队或乐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小号)③用号吹出表示一定意义的时间(冲锋号) (2)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词 ①形声字:(左形右声或上形下声)如“崩”上“山”表示义,下“朋”与“崩”同韵母,音相近。此类字还有“恢”、“涨”、“镇”。 ②熟字加偏旁记忆: “若”:“右上加草头” “吼”:“孔字左加口” ③从意义上理解 “盼”目为眼,眼睁睁地看着分别已久的事物,万分渴望。 “罩”“四方扣在桌上。” ④易混字可采取比较的方法识记 形近字组词:(投影片) 屹( )复( )昂( )逐( ) 气( )夏( )柳( )琢( ) 3.理解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就词语质疑。 (2)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屹立、人山人海 a.屹立:山峰高耸的样子或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 联想往日所见的事物,如: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地耸立在天安门广场。本文指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b.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很多。 回想自己曾参加过的最热闹的场景,如:庙会、国庆大游行或参加大型比赛。文中指前来观潮的人很多。 ②结合上下文理解人声鼎沸、风号浪吼,a.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上文讲了观潮的人是人山人海,潮来前,大家只有急切地张望、等待,当盼望已久的潮起来时,人们自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议论、惊叹、大潮等等声音交融在一起,自然像水开锅一样。 b.风号浪吼?形容风浪声势浩大,声音巨响。 前文形容潮涌:“……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音如同山崩地裂……”说明声音大,这里说风还在号,浪还在吼,音量不减,气势不削。 ③利用直观教学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若隐若现”及“漫天卷地”。 可分别从有关影片中剪辑录像片断。 a.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很大。 b.山崩地裂: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发生在强烈的地震发生时,本课用来形容声音很响。 c.若隐若现:好像出现又好像不出现。在课文中指一会儿出现,一会儿隐去。 d.漫天卷地:铺天盖地的意思。本课形容大潮余波水势汹涌。 e.水天相接:大面积的水域,远望过去与天相接成一线。 ④示范法指导理解“横卧”、“横贯” “横”与地面平行,“卧”躺倒,找同学演示。 “贯”通,示意几名同学手拉手,由左至右到头,就是横着通过的意思。 (二)造句练习。 1.弄清词义。 2.读一读书中原句,明确使用范围对象等。 3.造句。(注意灵活使用词语) 举例: (1)天下奇观:①云南的石林不愧是天下奇观。②称为天下奇观的万里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2)横卧:①一只小猫横卧在我眼前,向我撒娇。②在乐山,有一座鲜为人知的大佛在后山横卧了数百年。 (3)水天相接:①太阳从水天相接处缓缓地升起来。②一艘小船消逝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4)横贯:陇海铁路横贯我国中部。 (5)浩浩荡荡:长江水浩浩荡荡地奔入大海。 (6)山崩地裂:数百辆坦克开过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7)“沸腾”和“奔腾”辨析并分别造句: “沸腾”和“奔腾”中都含有“腾”字,是奔跑或跳跃的意思。“奔腾”的意思是(许多马)跳跃着奔跑:“沸腾”的意思是水开时发生气化,产生气泡。用来比喻事物蓬勃发展或情绪高涨。 沸腾:下课了,操场上顿时沸腾起来。 奔腾:骏马在草原上奔腾。 4.给句式练习造句。 (什么)横卧在(哪里) (在哪儿)横卧着(什么) (什么事物)横贯(哪里) (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沸腾(起来) (三)给课文分段。 1.指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内容? 分析:第二自然段写“潮来前”,第三、第四自然段写“潮来时”,第五自然段写“潮来后”。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地讲写人们观潮前后的情景和大潮的壮观,学生易掌握,难点在于二至五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的关系,第一自然段是概括地讲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与下文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关系。 2.讨论明确分段,说明理由。 (全文按先概括后具体分为两段) 第一段:(1)(概括地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2~5)具体地写钱塘江大潮,壮观天下无。 (四)巩固生字词(读生字卡片)。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字词。 2.有语气朗读全文。 资料提供者:曾迟暮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