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三年级第六册第二单元(5、6、7、8 课) 教案教学设计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5 《翠鸟》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 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思路: 针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怎样理解词语”,在本课教学时应力求落实此项目的训练,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教学时以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为线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弄清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是有关系的。如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起小鱼?与翠鸟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有直接关系。同时也要告诉学生,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有特点,而是由于它身体各部分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 1.初读课文,介绍翠鸟的生长环境。 (1)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2)查字典理解词语“鲜艳、疾飞、锐利”。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重点指导查字典,学习生字。 (1)读课文有关句段,找出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导查字典理解字义。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 (3)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指导学法:联系句子理解词语。 二、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划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么办?(查字典)除了查字典以外还可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将用另外的方法来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 完成填空练习: 一双()的爪子;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联一联,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形状) (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查字典,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 (1)读读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 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指导理解:“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还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4)读第二、三自然段。 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5)从图和文可以看出翠鸟外形、动作怎么样?(美、快) 4.学习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2)为什么作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容,指导理解。) 三、课后小结。 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2.在这节课上还学会怎样理解词语。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按三层意思去背诵。第一层意思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第二层意思讲翠鸟身上羽毛颜色非常鲜艳。先总说,再一步步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说。第三层意思讲翠鸟小巧玲珑。 2.指导背诵第二、三自然段。抓住“贴着、疾飞、停在、注视、等待”指导理解背诵第二自然段。抓住“悄悄地露出、吹小泡泡;锐利、眼睛、蹬开、飞过去、叼起、贴着、摇晃、荡漾”等词句,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 (1)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艳、腹、褐、衬、灵、待、锐、泡、饲、疾、逮。 (2)重点指导 翠:上边“羽”和“羽”进行区分。 赤:上边是“土”字。 希:注意上边“ ”第一笔为撇“ ”,下边是“布”字。 2.出示卡片,读一读生字新词。 四、指导课后练习。 1.重点指导第2、3题。 (1)按课文原文体会括号里所填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填的是翠鸟捉鱼动作的词语) (2)指导理解词语,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① 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方法解释第3题词语的意思。 ② 找出这“鲜艳、疾飞、锐利”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教师点拨。 ③ 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例句,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五、作业: 写生字词。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 爪子 红色 头羽 鲜艳 外形特点 背羽 浅绿 腹羽 赤褐 眼睛 透亮,灵活 可爱(保护动物) 翠鸟 鸣声 清脆 蹬 飞 捕食 敏捷 叼 贴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飞吧,海鸥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在读中理解,读中感 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面临、一抹、乖巧、仿佛、欢愉、淡水、喂 食、斩钉截铁、属于”等词语。 2.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人和自然界动物的关系,让学生懂得如何关爱动物。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人和自然界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该如何关爱动物。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又见过海鸥呢?说说你见过的海鸥。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海鸥的课文。(出示海鸥图片。) 3.板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不认识的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2.检查。 ①学生开火车读生词,让学生说出难写的字并说出记字方法。如:“佛、截、属 ”等。 ②指名读课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 ③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讲出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 学习课文,理解感悟 (一)从外形体会海鸥的可爱。 1.出示海鸥图片,说说海鸥是什么样子的。 2.找出课文中描写海鸥外形的句子。 3.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句子,可以读一读,也可以画一画。 4.学生汇报。 5.指导朗读,提示画海鸥时注意:浑身雪白,翼尖灰黑。 (二)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默读课文。想:友人怎样喂小海鸥?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有着一种默契 ”? ①学生汇报。 ②读句子,评议。 ③联系上下文谈体会。 2.小组合作学习。 ①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说喜欢的理由。 ②学生汇报。 ③师指导朗读,并讲读书方法。 3.读中质疑:“霍然而起”“绕室徘徊”是什么意思? ①师引导学生回忆理解词语方法: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联系上 下文等。 ②学生用动作演示,理解词语意思。 4.发散思维:友人与海鸥的深厚情谊真令人感动。此时,你感受到什么?想给大 家说什么?(生畅谈,师总结。) 5.组织讨论:“它应该属于大海”应怎样理解? 四、总结升华,拓展训练 1.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爱护小动物,人与动物应该和睦相处, 关爱他人等。) 2.说说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6 飞吧,海鸥 海鸥 深情厚意 友人 跳 自 鸣 喂 眺 兴 跃 由 叫 食 望 奋 动物 和平相处 人类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蚂蚁的救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会掌握的词语14个。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6、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读音。如“挣扎”与“挣到”都是在本课中出现的词语,但它们的读音却不一样。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积累下来加以运用。 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4、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齐读课题“蚂蚁的救助”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 (1)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 (2)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3)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呢? (4)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 (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1)分组汇报自己自学后的想法。 (2)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 (3)小组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交流过程: 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 学习第二部分: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 (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 当时,我想,我准备。 (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 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 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 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 ⑤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 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 (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2、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揪,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3、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选做题。 2、积累词语。 3、小练笔:小蚂蚁,我想对你说 板书设计: 起因:蚂蚁遇难 经过:相互救助 蚂蚁的救助 结果:脱离危险 关爱他人 关爱生命 点明文章的主题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大象保姆 教学目标: 1、学习会认的10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词语中的意思。 2、引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关爱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的意识。 3、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大象的资料。 2、大象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趣引入 1、谁知道大象能帮助人们做什么事? 2、大象很聪明,能帮人们干这么多的事情,课文里一头大象担负起了照看主人小孩的工作,这位保姆工作的怎么样?让我们走进这一家人的生活去看一看吧。 二、自学生字,初步感知: 1、读书,画出不认识的字及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自己说一说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讨论,感悟理解: 1、理清课文层次 哪些内容是写大象保护主人娃娃的内容的?其余部分写的是什么? 2、出示自学提示: (1)为什么作者先写把黑熊踏成肉饼,再写对主人忠心耿耿呢? (2)大象是怎样保护主人娃娃的?都写了几幅场景,哪部分最使你感动? 3、默读课文,先自学再组内交流。 4、同学交流,读中感悟 第一部分: 1、小组汇报自学提示第1题。 2、教师小结:大象凶猛对敌、亲切对人。 第二部分: 1、分组汇报自学提示第2题。 2、帮助学生理出几个场景。 (1)观察课文插图画的内容和课文哪一部分是相对应的?能归图画拟个名字吗? 第二幅图画:猛撞大树,踩狗抛尸(读书上相应内容) 第三幅图画:舍身相救,感激不尽(读书上相应内容) (2)课文中哪部分内容没有相应的插图,如果让你画一画,你怎么画,给它起个题目。 (3)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 ①把最感动你的内容读出来。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 ②指名读,进一步体会。 (4)在理出几个场景的基础上,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总结全文,归纳板书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大象具有什么品质?你有什么想法。 2、本文为我们描述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头勇敢、忠诚的大象,让我们感到的确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动物朋友呢?(请一两个同学说一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关心爱护它们,把它们作为我们的朋友对待。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花篮”。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小练笔: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人应该怎样对待动物?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8、大象保姆 猛撞大树 踩狗抛尸 奋勇搏斗 身负重伤 舍身相救 感激不尽 勇敢、忠诚 资料提供者:顺顺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