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的故事(网友来稿)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天鹅的故事》(第二课时) 原作者: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 丁雪飞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读懂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第(5—7)自然段,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教学准备: 文字投影,图片投影,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天鹅的什么故事? 2.讨论交流。(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故事)。 二 精读领悟第(5——7)自然段 1.自学思考: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些小节?哪些词句?请同学们静静地读课文,找出来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待会儿交流。 2.学生自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相机点拨。 讨论:哪些小节最让你感动?(课文描写天鹅破冰的几个自然段最能打动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这部分内容。) 第5自然段 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 (1) 指名读,有同样见解的请举手。 (2) 讨论:这一自然段为什么让你感动?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胸脯和翅膀”老天鹅是以血肉之躯作为破冰的武器。 “腾空而起”,谁来做做这个动作,老天鹅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增加下落的冲力,使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的力量更大。) 事实证明,老天鹅的这一举动,力量是巨大的,从哪儿看出来?(石头似的、沉重、颤动)点拨:“石头似的”真的是石头吗? (3)老天鹅这样做是以什么为代价的?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板书:勇敢)他这样做又是为了什么?(板书:奉献) (4)师范读,生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在我们的脑海里慢慢地放映这只老天鹅接二连三撞击冰面的镜头。 (5)有感情地齐读。多么巨大的力量,多么可贵的顽强精神!我们目睹了这一幕,没有理由不读好它,大家读。 第6自然段 (1) 面对这样舍已为人,以血肉之躯为武器的老天鹅,你想对它说什么?此时此刻,我们都想给这只老天鹅冠以一个美称,那就是——(破冰勇士)“勇士”就是——勇敢的战士。 (2) 导读:这时,别的天鹅——。它们——,瞧着——。只听得‘嚓——嚓——’,冰层——,接着——,冰面终于——。这位——沿着——,水面——。 讨论:为什么说老天鹅是顽强的“破冰勇士”?(冰面上沾着老天鹅的片片羽毛,洒下了老天鹅的斑斑血迹。) (3) 讨论: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你亲眼目睹老天鹅壮举,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么做? (4) 过渡:而这群天鹅正是这么做的,下面的故事也证实了这一点。指名读。 (5) 出示插图,这是天鹅们集体破冰的场面。请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6) 带着自己的理解读给同学听,看能不能打动他。 (7) 齐读,读出天鹅集体破冰激动人心的场面。 (8) 讨论:每只天鹅都以血肉之躯为武器,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拼搏)你觉得这群天鹅怎样?(板书:团结) 第7自然段 (1)导读:在天鹅们齐心协力、奋不顾身地努力下,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就好像——,所有的天鹅——。它们——,不时——。 (2)文中三次出现了天鹅的叫声,前两处在哪儿?各表示什么意思?这里胜利的欢呼“克噜——克哩——克哩”又是在说什么呢? 4.齐读第(5—7)自然段。 三 精读领悟第8自然段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就被天鹅们舍身破冰的故事感动了,我想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斯杰潘老人,他的触动一定更大,找出来读读。 2.讨论:正为打猎一无所获感到扫兴的斯杰潘见了这感人的场面,有什么变化?[板书:端 挂(30)]他为什么没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在了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 4.齐读第8小节,提醒“深情”。 五 配乐赏读全文 六 质疑迁移 课文学到这儿,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值得你去探究? 板书: 天鹅的故事 勇敢 奉献 团结 拼搏 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特级教师 陈秉章 教学理念: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以情施教,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世界进行感受和体验性阅读,进而开展探究性阅读,达到深切感受文本的“情”,领悟其中的“理”,“三情”(教师、学生、文本)共振,实现阅读教学三个维度的交融。 2.确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积极地观察自然,了解社会,思考人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运用知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五、六、七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的词语。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读懂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出示天鹅图片,谁来把课前你收集的关于天鹅的资料向同学们作介绍。 2.揭示课题。有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一群天鹅从南方飞回来了。突然,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又上冻了。怎么办?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发生了。板书:天鹅的故事。 [评:学生的资料交流,引发出对形美、神美、群体美的天鹅的关注,为学习本文作了情感铺垫。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一个“怎么办?”引出震撼人心的故事,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启开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闸门。]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初读。 ⑴认读生字词; ⑵提出疑难,相机点拨。如:莫斯科、俄罗斯、贝加尔湖。 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天鹅的什么故事?(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故事)。 [评:书不读熟不开讲。对这样情满全篇的文章,初读必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究、质疑、交流,对文本获得鸟瞰式的全景图。] 三 直奔重点,以情施教 1.自学思考: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找出这个故事中最能打动你的地方,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自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相机点拨。 讨论:哪些小节最让你感动? 小结:课文描写天鹅破冰的5、6、7几个自然段最能打动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这部分内容。 第5自然段(投影映示这一自然段内容) ⑴讨论:这一自然段为什么让你感动?哪些词语最能打动你? 引导学生扣住“胸脯和翅膀” 、“腾空而起”、“石头似的”发表见解,相机作如下点拨: “胸脯和翅膀”,是说老天鹅以血肉之躯作为破冰的武器。 “腾空而起”,谁来做做这个动作,老天鹅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增加下落的冲力,使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的力量更大。) “石头似的”,真的是石头吗? ⑵老天鹅这样做是以什么作为代价?你觉得老天鹅怎样?(板书:勇敢 奉献) ⑶师范读,生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在我们的脑海里慢慢地放映这只老天鹅接二连三撞击冰面的镜头。 ⑷师:多么巨大的力量,多么可贵的顽强精神!我们目睹了这一幕,没有理由不读好它,大家读。 第6自然段 ⑴面对这样一个舍身为群,以血肉之躯为武器的老天鹅,你想对它说什么?点拨:破冰勇士 ⑵导读第(1——4)句。讨论:为什么说老天鹅是顽强的“破冰勇士”? ⑶讨论:读了这部分课文,我们仿佛看见冰面上沾着老天鹅的片片羽毛,映着老天鹅的斑斑血迹。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你亲眼目睹老天鹅壮举,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么做? ⑷出示插图。这就是天鹅们集体破冰的场面,请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⑸带着自己的理解读给同学听,看能不能打动他。 ⑹齐读,读出天鹅集体破冰激动人心的场面。 ⑺讨论:每只天鹅都以血肉之躯为武器,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拼搏 团结) [评:直奔重点段,以“情”为切入点,披文入情,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吟咏,咀嚼文中语言的匠心之处,使学生动情地进入角色,达到深切感受文章的“情”,领悟其中的“理”,形成“三情”共振。] 第7自然段 ⑴导读第七自然段。 ⑵讨论:文中三次出现了天鹅的叫声“克噜——克哩——克哩”,前两处在哪儿?各表示什么意思?这里“胜利的欢呼”又是在说什么呢? 4.诵读复述第(5—7)自然段。 [评: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让学生深入文本世界中去感悟、品味和探究,用自己的体验去创造性地填补文本的“空白点”,既建构文本的意义,又建构自我世界。] 四 回环整合,深化感知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就被天鹅们舍身破冰的故事感动了,我想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斯杰潘老人,他的触动一定更大,找出来读读。 2.讨论:正为打猎一无所获感到扫兴的斯杰潘见了这感人的场面,有什么变化?[板书:端 挂(30)]他为什么没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在了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 3.扣住“深情”,读好第8自然段。 五 配乐赏读,总结全文 六 发出倡议,延伸学习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课后我们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查阅资料,写一封爱护动物的倡议书。 资料提供者: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