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要问(网友来稿)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不懂就要问 [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继续复习和巩固看拼音写句子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中孙中山说的一句话:“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教学思路: 首先让学生认识孙中山,向学生简单介绍孙中山的生平事迹,使学生对孙中山有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愿望。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大致有个初步的印象,再抓重点语句逐段讲解,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最后通过总结朗读,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整体认识,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你从孙中山勤学好问的故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时要注意把识字教学融于讲读教学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而且生字的教学也应有所侧重。 教学用具: 孙中山的照片挂图一张、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孙中山是谁吗?(出示孙中山的大幅照片挂图) 教师简介孙中山的生平事迹。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板书课题) 1.出示字卡“懂(d%ng)”,认识“懂”字,再齐读课题。 2.读题后,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谁不懂向谁询问?问明白了吗?) 3.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用“1 2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生字新词,然后借助拼音反复读几遍。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回答: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逐段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启发学生评议、订正。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听生字的读音,同时看清字形。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孙中山小时候在哪里读书?(私塾) 2.教师简介“私塾”:是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的方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3.那时候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呢?画出有关词语。[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念——熟读——背诵(不讲)]出示字卡,认识“诵”字。 4.现在学校的老师是怎样上课的? 5.讨论:你认为是现在的学习方法好还是过去那种“只背不讲”的做法好?为什么? 6.过渡:孙中山对私塾这种只管会背,从来不讲书里意思的做法是怎样对待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理清私塾上课的情形。 2.导语过渡。 孙中山是怎样对待私塾这种只背不讲的做法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孙中山每天到私塾以后是怎样学习的?有哪些词语能表现他学习的情景。 2.出示字卡,认识“照”、“例”两个生字。 3.“照例”是什么意思?(按照平常的做法,课文指每天都是这样。)“流利”一词说明了什么?(说明孙中山学习非常用心,是个勤奋学习的孩子。) 4.先生听后,有什么反应?这又说明了什么?表现“先生”动作的词语有哪些? 5.小结:孙中山每次都是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老师也相当满意。接着,先生又开始教课了,先生是怎样教课的呢?画出有关句子。 6.认识“圈”、“段”两个生字。 7.结合上堂课所讲的板书内容帮助建立“前后照应”的知识概念。 上堂课我们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了私塾上课的情形,这一自然段中哪句话又提到了这一内容?(这就叫做“前后照应”。) 8.孙中山为什么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当时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孙中山不满足于只能够流利地背诵,要求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9.指导朗读。读孙中山的话时要读出那种渴求知识而又紧张不安的心情。 10.过渡:当孙中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出请求时,同学们表现得怎么样?请看课文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 2.看书中插图,注意图中同学们的眼神、表情,体会同学们一个个吓呆了的样子。 3.出示字卡,认识“呆”字。 4.孙中山大胆地向先生提问,同学们一个个都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这里的“霎时”是什么意思?(指时间很短)“鸦雀无声”是什么意思?(形容没有声音,十分安静。) 5.过渡:先生又是怎样对待孙中山的呢? 四、学习四—七自然段。 1.带着过渡语中提出的问题默读四—七自然段,并画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 2.指名回答:当孙中山勇敢地向先生提出问题时,开始先生是什么样的态度? (1)“戒尺”是干什么用的?(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板子,用来打学生的手心。) (2)出示字卡,认识“厉”字,“厉声”是什么意思?(指声音严肃而厉害) (3)小结:当孙中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出问题时,同学们一个个都吓呆了,先生也发怒了,说明在那个时候向先生提出这样的请求是要准备挨打的。但孙中山仍然大胆地向先生提问,由此可见,孙中山对待学习多么认真,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宁愿挨打,也要弄清。这是多么的不简单呀! 3.先生的态度改变了吗?先生为什么会改变态度呢?画出有关语句。 归纳:通过孙中山“会背了”、“一字不漏地”背诵,说明正因为孙中山确实已经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课,他渴望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而不是在课堂上无理取闹,所以先生才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4.指导朗读。 五、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过渡语:孙中山不满足于学习现状,勇敢地向先生提出请求时,使全班同学都吓呆了,同学们为什么会吓呆了呢?(害怕先生的戒尺打自己的掌心) 2.难道孙中山就不怕挨打吗?孙中山是怎样说的?3.齐读孙中山的答话。 4.理解句子: (1)“学问”是什么意思?(知识) (2)怎样才能求得真正的学问?(要学习就要学懂,不懂就该问个明白。) (3)孙中山为什么能做到“不懂就问”?(是为了弄清道理,求得真正有用的学问。) 六、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联系实际,讨论。 从孙中山勤学好问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勤学好问的。 二、课后第二题作业,指名读题中的8个词语,再齐读,然后抄写下来。 三、课后第三题作业。 1.先默读思考。用直呼的方法熟练读出题中的两句话。 2.在熟读直呼的基础上,用汉字把句子写出来。 3.集体订正,再齐读。 四、指导分析字形,记忆字形。 1.形声字识记:懂、诵、例。 2.对比识记:圈—园 保—呆 段—设 厉—历 3.在分析字形时,尽可能让学生说出各自独立的识记方法。 五、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段”、“圈”、“懂”的结构安排。 2.突出“圈”字中的“卷”,要与“券”区别开。 懂:左右结构,右上是“艹”,右下是“重”。 六、作业: 每个生字写两遍,再组一个词,当堂完成。 资料提供者: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