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安徽省宿州市永镇乡破圩小学 郝军 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大力提倡创新教育, 努力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在各种教育活动中特别是学科教学中,务必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落到实处。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面向全体,弘扬个性,提供创新机会。 创新教育的出发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指出:“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新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由此可见,创新不只是社会精英的专利,每一个人只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行为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力,并且这种潜力在教师的引发和培养下是完全可以挖掘和发展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水平、个性特征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按不同层次要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生动活泼地发展自己创新素质的机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表现出良好的创新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平等地给每个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把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获得创新性发展。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班级授课——分层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的多种有机教学形式,进行“差异教学”;可为冒尖的学生设置“选修课”,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可根据学生个性差异采用不同试卷进行考核等等。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面向全体,特别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给后进生以创新的机会。教师视学生的差异为正常,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次地指导评价,使教师的教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促使教与学互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创新。比如分层指导对后进生采取四优先:课堂提问优先、巡视辅导优先、板演练习优先、作业批改优先,注意保护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失败时,不责怪学生,要用信任的眼光和口气鼓励他们再试试,对有潜力的学生,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应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二、尊重主体,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习主体的情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才意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动力。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在一节公开课,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真诚地说“我真荣幸,我和×××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却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在情境中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创新氛围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而在情境中促进师生互动,则有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如讲《赤壁之战》一课中黄盖火攻曹营这一计策的巧妙周密时,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后创设情境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让学生当黄盖,教师当“黄盖”(学生)手下的一员将领,让“黄盖”在火攻曹营的路上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多个问题向“黄盖”请教。由于学生担当的是黄盖这一重要角色,自然不愿被“手下”问住,于是他们相互补充,争相回答老师的问题,从而完全弄懂了这个计策的周密巧妙之处。在以上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理想场所。 三、鼓励质疑,启发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人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的结构,能否具有创新能力,首先在于创新思维。鼓励质疑,启发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所以,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问难开始,教师必须注意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兴趣,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即使有些问题已经超出本节课的内容。《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有这样一处描写:“……嘴角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一名学生对作者运用“微笑”一词很不满意,认为应改为“苦笑”,理由是大年夜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却冻死在街头,她会微笑吗?作者是不是用词不当?教师及时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勇于质疑的精神,并引导学生抓住教材的矛盾处理解,加以适当点拨,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进一步。学生的思维源于教材而不拘于教材,其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展示。 爱因斯坦曾经断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的活动。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因此,我们说想象也是创新,一切创新都离不开想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重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教师要潜心寻找教材中的想象因素,找准切入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在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一课“赞叹不已”一词时,我先这样启发学生:许多来中国游览的外国人,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学生思维活跃,有个学生阴阳怪气地说:“你们中国人真伟大!”甚至有个学生竖起大拇指说:“京张铁路,OK!詹天佑,Very Good!”……之后,我又问学生,假如你也身临现场,你会说些什么?“詹天佑你真了不起,你为我们中国争了光,我为您感到骄傲和自豪。”“詹天佑,我一定以你为榜样,好好学习,长大为国争光。”这样通过想象,学生不仅理解了“赞叹不已”的意思,也切身体会到了“詹天估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中心思想。 http://www.pep.com.cn/ 资料提供者: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