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特点,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想象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充分利用丰富的图片资源、开放式的网络资源、形式多样的批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形成独特的阅读感受,进而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归纳课文的写作方法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胡杨喜爱、同情和赞美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抓重点词句,品味胡杨性格,读中感悟作者对胡杨的喜爱和赞美 之情。 措施:借助多媒体手段,结合课文内容,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领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对环保事业的关注进而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 措施:借助网络资源,资料补充,理解文中“祈求”三个层次的含义,与作 者情感共鸣。 学习者分析 一、语文层面: 首先,五年级学生已熟练掌握了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学习方法;其次,学生已经养成了“批注式阅读”的学习习惯,能够圈点批画出自 己的独特感受; 另外,学生具备了读写结合的能力,可以将学习过程中的感想付诸笔端。 二、信息技术层面: 学生对互联网已经有了接触和认识,形成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养成了使用信息的意识,能用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与内容 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使用及分析 第一环节提精生情,初识胡杨之“美”,铺陈高贵底蕴。 直观感受胡杨是“最美丽”的树,奠定本节课的感情基调—赞美胡杨,完成胡杨是“最美丽的树”这一特点的教学。 课件配合导入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联动下,奠定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感情基调。 使用PPT的图像功能,为学生呈现胡杨树的图片,让学生在直观的图片中看到胡杨树的种种姿态,不由得心中发出赞叹。 利用PPT的声音功能,配以一曲苍凉的《暮尘音悲曲》,让学生感受到悲壮的同时,对胡杨肃然起敬。从而达到提精的目的。 第二环节 走进文本,品读胡杨之“最”,触碰高贵灵魂。 抓住重点词句,圈点批画,在读中理解胡杨是“最坚韧的树”“最无私的树”“最悲壮的树”三个特点。感受到作者为胡杨赋予了人的性格,感悟到作者对胡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走进文本,品读语言文字,读中自主感悟。 2、导学结合,结合重点词句,体会写作方法。 3、情境再现,读中物化自我,升华内心情感。 配合图片和声音,在学生理解了胡杨的特点之后,再次感受胡杨的种种姿态,将心中已经涌动出的那份情感释放出来,感受到胡杨精神的可贵,发自内心的赞美胡杨,达到与作者心息相通的目的。 第三环节情感转变,感悟胡杨之“悲”,唤起环保意识。 探究胡杨生存环境变化的原因,结合课外资料认识到人类在利用资源的同时忽视了保护意识,破坏了胡杨的生存环境。 1、借助网络资源,对比中感受胡杨生存环境的变化。引发学生情感的变化。 2、细读课文,读中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与之产生共鸣。 借助西域文明的复原图片和现在楼兰废墟的视频画面,在强烈的视觉反差下必然引起学生的情感变化,为反思胡杨生存环境变化的原因做好铺垫。 第四环节 以读代讲,理解“祈求”内涵,坚定保护信心。 理解三个“祈求”的含义,唤醒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突破教学难点。 以读代讲,读写结合,感物咏志,抒发内心情感,坚定保护环境信心。 以声音创设情景,带动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将内心想说的话写出来全班交流。如果因时间有限不能全员交流,也可以把感受上传到班级主页中继续交流,将这项作业延伸到课外。 资料提供者:
|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