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救命骨髓》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小学语文第6册《救命骨髓》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引导引导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深深的情感,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亲情。

  教学难点同上

  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骨俱捐赠”等9个字,学习“为之动容、志泪俱下”等词语。

  能力目标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3、体会救命骨髓所饱含着的两同胞的骨肉之情。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文录音。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因题设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受真诚学习生字

  1、读了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读中勾划生字

  4、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划出课文中让你感动的体段落。。

  2、读后深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再读课文,粗知词意

  1、把课文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利用工具书,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也要求教同学。

  1齐读课题。

  2、(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边读边勾划生字

  3、自学生字

  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指名读课文,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教师学生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结合课题,围绕“为什么说两岩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结合课文中具体内容进行思考:

  2、找出句子话,体会其中的感情。

  二、共同探究。

  1、“两岸”指什么?

  2、为什么称之为“骨肉同胞”?

  3、“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4、画出行走路线图。

  5、学习倒叙的叙述方法。

  倒叙:先说明事情的结果后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的记叙的方法。1、找出语句

  2、找出语句体会方法。

  3、理解词语:

  声泪俱下:边诉说边哭泣,形容十分悲切。

  动容:脸上出现受感动的表情。

  睛天霹雳:晴朗的天空响起了炸雷。比喻情况出人意料,令人震惊。

  谈何容易:原本指向君王进言不容易,课文里指骨髓移植困难很大,并不像嘴上说的那么容易。

  马不停蹄:马不停地急促向前走。课文里用来形容运送骨髓在路途上没有停歇,时间抓得很紧。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教学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学生的活动及学法设计意图

  三、指导朗读。

  1、以默读为主,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2、要读出丰富的情感。

  读出事情的紧迫感。1、最后要读出乘客的心平气和,;现时声音提高,增加响度,充满热情。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20救命骨髓

  人物:中年夫妇、慈济骨髓捐赠中心的专家、

  经过:少年发病----检查确诊---别无疗法---求救台湾---找到骨髓---一位小伙子---专家护送---少年得救

  教学后记

  学生通过抓住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倒叙的描写方法。体会到跨越两岸的生命之桥,饱含着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小学语文第6册《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父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想象情景,感受父子真挚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情:

    课件出示各种灯笼图片: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分别出现不同的灯笼图片)

    在过去的年代里,过春节的时候,农村的孩子们最快乐的事就是夜晚打着灯笼在漆黑的小路上行走、玩耍。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关于灯笼的故事。

    [现在的孩子的生活与课文的时代背景相差甚远,因此适当进行点拨铺垫,以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课件出现课题:心中的那盏灯

    指名(2~3人)读课题。

    引导质疑:你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主动思考,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学生可能会问:

   1.心中的那盏灯是什么?

   2.为什么说心中的灯?

   3.这盏灯什么样?

   4.什么留在了心中?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标出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认读生字。

   2.检查认字情况。

    (1)课件出示有关词语,反复、多种形式认读。

    (2)课件出示生字:认读并指导书写(略)

      重点指导“盏”、“巷”、“夸”

      [重视书写指导,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默读课文,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

    (4)回答部分问题:心中的灯是什么?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建立起文字与心灵的沟通,为下面的品读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出示词语卡片,认读并提示相关词义,区分同音字。

   2.出示生字卡片,巩固重要笔画或易错笔顺。

  二.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使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语句?用曲线画出。

     [抓住重点问题,全文阅读,尊重学生感受,从情感入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课件出示学生说到的语句,进行感悟朗读:

    (1)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重点引导学生想像当时的情景,感受父亲的感觉:

      ○1“停”、“擦”、“捂”。说明一直摸着冰,冰在不同地融化,太冷了,擦掉冰水,用脖子的热度使手暖过来,以便能灵活打磨。

      ○2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爸爸这样做要干什么?(继续打磨冰灯龙。)

      ○3为什么要这样做?结合前面的做灯笼的原因理解家境和爸爸的态度,感受爸爸的爱。

    (2)父亲疾步走过来,帮我掖好被子,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

      引导学生通过“疾步”、“连连”、“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感受爸爸当时的心情。

    (3)父亲刚才给我掖被子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他的手真凉啊!

      此处以读代讲:评议“分明”、“真凉”该如何读。

      [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来理解、感悟。在感悟、朗读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发现、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能力。]

   3.品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在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小组讨论。

    (3)交流:理解:

       为什么痛快?

       想象:夸奖什么?

       心理珍藏的是什么?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延伸:

    你生活中有这样的感人事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受生活,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四.实践活动:

   1.分角色自愿组合朗读课文。

   2.对爸爸妈妈进行一次专题采访,请父母讲一讲对自己感人的爱的故事

资料提供者: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下载
·小学语文备课中心
·小学语文试题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下载
·小学数学试题下载
·小学数学课件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