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设计 (S版二年级下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材简介: 《爱发脾气的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19课。课文主要讲了一个男孩改掉爱发脾气毛病的经过,揭示了做人的道理: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 设计思路: 以学生为主体,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利用图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一)认识本课“脾、遇、稍、谦、批、钉、锤、桩、段、初、控、制、填、震”14个字,会写“院、顺、经、钉、错、解、难、受”8个字及以下词语:院子、不顺心、已经、钉子、难受。认识“角字旁”。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告诉的做人道理。 (三)能正确填写多音字的读音。 教学重难点: (一)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一段录像:一个是温顺懂礼貌的孩子,另一个是爱发脾气的孩子。 2、让学生说一说,看了这段录像,你喜欢哪个孩子,再谈谈自己发脾气时什么样的? 3、板书课题:爱发脾气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汇报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生字 1、再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圈出来。 2、自主拼读生字。 3、同桌交流认读情况。 4、出示带生字的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强调多音字“钉dìng”、“dīng” 5、通读全文。 四、识记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分析字形特点。 3、自由总结识字方法,并识记。 4、书写指导。 5、听写带生字的词语。 院子 顺心 已经 钉子 难受 理解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读第一自然段,读完后谈谈自己的看法,对于读不懂的内容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指名分别读第2至4自然段。 (1)思考讨论:男孩儿的爸爸为什么要交给他钉子、锤子,让他发脾气时往木桩上钉钉子,道歉了再拔出来? (2)爸爸发现木桩上钉子有了什么变化?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词语,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再议一议。 (3)齐读第4自然段,观察课文插图,指导朗读。 “很快”“过了一段时间”“到后来”要读得慢些,强调些,让学生感受到男孩儿改毛病的过程是比较长的。 3、指名读第5、6自然段,感悟做人的道理。 (1)思考:男孩儿为什么不需要钉子、锤子了?男孩儿不发脾气的原因是什么? (2)联系自己与别人谈谈发脾气带来的害处。 (3)请大家把心里想的话告诉小男孩。 (4)师:“大家谈得很好,同学们充分认识了发脾气带来的害处,希望同学们记住以后别再发脾气。现在请大家认真的齐读一遍第5、6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1、练习朗读全文。 2、讨论交流: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你是怎么对待的?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是怎么想的? 资料提供者:
|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