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望庐山瀑布》教案 (S版二年级上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一)看图画导入课题。 1出示插图投影片、挂图或光盘。使学生面对反映北方草原风光的图景,说一说看到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北方草原美丽风光的北朝民歌——敕勒歌。这首诗写作时间离现在已有1500多年了。写得怎么样呢? 请同学们听录音——放课文朗读录音。 3解题。 (二)读通诗句,认识生字。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3检查识字情况。 4检查指导读课文,把诗句读流畅。 (三)读懂诗句,了解字词。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学生尝试互相解疑,教师点拨讲解难懂的词语句子。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讲一讲诗句的大意,学生仿照口述。 (四)反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2学生自己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指名读,评议指导,反复练习。 3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五)看图有感情地朗诵。 1再次出示图画,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2小组选代表到台前看图吟诵,评议后齐背。 (六)指导写字。 (七)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霍懋征教学实录--《望庐山瀑布》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十分注意古诗教学,她教得活,教得巧,例如《望庐山瀑布》,她只花了十分钟就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让我们来看实录作评析,从中获取教益。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学生争着背诵,积极性很高。背了《静夜思》《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等。) 师: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 (板书:望庐山瀑布) 点评: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大有益处: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效果当然不同。另外学生能一下子背出李白的许多诗,证明霍老师平时多有补充,教得扎实。 师:谁来讲课题的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生: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远地看去像一块白布。 师:是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 生:是垂挂着的白布。 师:对,这样说就准确了。一说到瀑布就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水流倾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水很急地流下来,可以用"倾泻"这个词。注意"瀑"字怎样写? 生:把"暴"字加上三点水,就念瀑布的"瀑"。 师:说得对。齐读"瀑布"。 (学生齐读。) 师: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生:庐山在江西省,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很多人都到那里去游览。 点评:教者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而且就"瀑布"正字正音;最后明确庐山的地理特点。这样解题,由字及词及地,序次井然;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瀑布"引出"垂挂""倾泻",与高山挂起钩来,不仅使学生觉得具体可感,还为下面讲析诗歌作了铺垫,收一举数得之效。 师:我们一块来学习这首古诗。 (出示幻灯: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能读一读? (学生齐读、个别读、教师范读。)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共同议论一下,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议论。) 生: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 生: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银河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恒星,民间传说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生:"九天"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师: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九天指天的最高层。 点评:出示幻灯,打出全诗,省时省力,又便于读便于议;组织学生读和议时,突出"银河""九天",教者肯定正确的认识,纠正错误的看法,使学生对诗句能有更深的理解,既体现了教学民主,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生:香炉是烧香的炉子吗? 师:不是,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你们懂得"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的意思吗? (学生没有举手的。)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多么美丽的景色啊!你们再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想像一下高高的香炉峰是多么漂亮。谁能讲讲这首诗?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太阳照在山峰上,峰顶云雾弥漫,阳光透过蒙蒙的水气,好像燃起了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是远远地看去,瀑布挂在山的前边。"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水从三千尺高的山峰上很急地流下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为是银河从高天上落下来了。 师:能讲下来很好,谁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我给它补充一点,"川"是河的意思,应该说是挂在山前的河面上。 生:我有一点意见,"三千尺"不一定是个准确的数字,主要是突出山势很高。是不是可以说成是水从很高的山峰上急流下来? 师:讲得好,谁能再讲一讲? (学生逐句讲) 点评:由学生对"香炉"的疑问带出"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诗句,理解它是一个难点。在学生没有举手的情况下,教者作了描述性的解释,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进而让学生讲解全诗,还就"川"和"三千尺"作了辨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了。这样教学体现扶放结合的原则--扶,扶在难点上;放,放在自解和讨论上,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仔细体会一下,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生:通过这首诗,诗人歌颂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生:诗人赞颂了祖国的美丽河山。 生:诗人赞颂庐山瀑布的美景,实际是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师:说得好!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呢? 生:我是读出来的。诗人不仅把峰写得很美,而且把瀑布写得十分壮观,好像是天河都掉下来了。 生:诗人借景抒情,把景写得这么美,实际上是抒发他的爱国之情。 生: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有静静的香炉峰在紫烟的缭绕之中,又有那白色的瀑布从很高的山峰上倾泻下来,发出哗哗的声响。最后诗人赞叹,这好像是天河掉下来了。 师:分析得很好。确实,这首诗中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我们再体会一下,作者写出了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色泽鲜明,多么美丽啊!你们在头脑里,一定能勾画出一幅绚丽的图画。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诗人借此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你们再小声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 (学生纷纷要求背诵,一般都能当堂背下来。) 师:课后把这首诗抄在你们的抄诗本上。 点评:一首古诗,温旧出新,扣诗解题,突破难点,启发想像,巧妙结旨,点明特色,还要读和背,仅仅花了十分钟,无疑成为古诗教学的典范了,值得我们仔细揣摩学习。 语文建设 学术园地 语文常识 新书连载 语文论坛 社内交流 分类书目 《敕勒歌》教学实录之一 邱俊琳 目标导航 1、会认"敕"、"勒"、"穹"、"笼"、"见"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设计说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的是朗读在学古诗中的重要性。初读古诗时,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做到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利用课件播放大草原的风景,引导学生在图中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的耳、脑、口、眼协调活动,从中感受到诗中所描写大草原的美丽和辽阔无边以及牧民富足的生活,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课堂描述: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生1:我去过汉口江滩,那儿的景色很美。我还在那里放了风筝的。 生2:我到过张家界,那儿的山泉可以喝,喝起来很清凉。 生3:我到咸宁的星星竹海去玩过,那里的竹子很多就像一片竹子的大海,所以就叫星星竹海。 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 生(沉思一下,摇摇头小声):没去过。 师: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 生(纷纷举手,请一生读):敕勒歌("敕"读成了平舌音)。 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生:敕勒歌。 师(笑了):这次读准了!(又请几名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师在黑板上写了"39",生立刻翻书) 二、初读古诗 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生迫不及待地自由读古诗,师巡视,指导读准字音) 师(出示双横线里的生字):这些字谁会读? 生(生举手,请一生读):"敕""勒""穹""笼""见"(把"见"成"jiàn"了) 师(指着"见"):看看拼音,这个字在这儿读什么音? 生:见(xiàn) 师(笑着点点头):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字吧。 生齐读"见"。 师又请几名学生读生字后齐读生字。 师(除掉拼音):咱们"开火车"读吧! ("开火车"读) 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 (生纷纷举手,师指名读) 生: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谁来评一评? 生:他读得很流利,可是他把"似"和"四"读成翘舌音了。 师:你听得真仔细。你能把这两个字音读准吗?(对刚才读古诗的学生说) 生(点点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没错!就这样读! 师:还有谁想读? (生抢着要读,师指名读,提示学生注意平舌音和翘舌音) 师:咱们分组比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学生按四大组的顺序读古诗)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师(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草原,在远处有高高的青山,山下有很多的蒙古包。 生2: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原上的草很茂盛,在那高高的山下,有很多圆顶的蒙古包。 师: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生: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在图片旁出示这两句诗):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四行诗,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自由读这四行诗后想了一下举手,请一名学生回答。) 生1:我想知道"敕勒川"是什么意思。 生2:我不明白"笼盖四野"的意思。 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敕勒川是这个民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看!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想读读这两行诗吗?大家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还有谁像想读? (再请一名学生读) 师: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听了他的朗读,我觉得草原很大! 师:是呀,草原可真大啊!"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还有谁想读? (再请两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读) 师:你们读得真棒,老师真高兴!下面咱们进行男女生赛读这两行诗句,好吗? (生非常兴奋!男女生赛读) 师:男生把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你们都读得很不错!所以男女生都得第一! (学生欢呼起来) 师: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自由读读最后三行诗。 (学生自由读诗句,看课件。) 生1:诗人还看到天空蓝蓝的,很辽阔,草原上的草长得绿油油的。一阵风吹来,草被吹弯了,露出很多牛羊。 生2:诗人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辽阔无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而且草长得很高,很茂盛。风一吹把草吹弯了,露出了成群的牛羊。 师:你们把这个画面描述得真美!肯定有很多的感受。想想,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生1:我体会到这儿非常美。 生2:我觉得这儿的牛羊肯定长得很肥,因为这儿的草长得很茂盛,牛羊吃得好就长得壮! 师:牛羊长得这么壮,这儿牧民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2:他们每天能看到怎么美的景色,肯定很幸福! 生3:我觉得牧民的生活很富有,他们养的牛羊这么壮,一定可以卖很多钱。 师:对呀,能生活在这么美的大草原上是多么幸福的事呀!谁愿意把最后三行诗句读一读? (生抢着举手,请一名学生读) 师: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还有谁来读读? (指名读) 师:老师听出你也很喜欢大草原,看!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让大家看到了这么多的牛羊! (很多学生都想读。) 师:你们有信心把整首诗读好吗? 生(异口同声):有! 师:好,自己先在下面练习练习,你们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可以和同桌读,还可以几个人表演读,最好能把这首诗背下来。 (学生在下面自由练读。) 师:谁先来试试?读得好,你们就把掌声送给他! (学生争要读。请3-4名学生配乐读) 师:看到你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想读一下。 (学生听得很认真,听完后鼓掌) 师:我们来齐背这首诗,希望大家都能背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你们会比老师背得还要棒。如果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 (学生配乐齐背。) 师:大草原就是一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学生作画,师巡视。) (展示绘画作品) 师: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课后反思: "古诗诵读"是教材中的一种新课型,既然是诵读,课堂上就应该有琅琅的读书声。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读,如:个别读、分男女生读、齐读、找朋友读等,学生能在这种不断变换的读中读诗的乐趣,从而领悟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另外还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读书的习惯。 在次课的教学中,我还重视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从插图入手,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感知诗文,体会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资料提供者: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