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兰》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19《访兰》教学设计

教师:于冬跃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

  2、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感受作者借物喻人的方法,明白做人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明白做人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同学们,你知道花中四君子值得是什么吗?(梅兰竹菊)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几幅兰草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图片)画面上的兰草给你怎样的感受?

2、从古至今,不少文人墨客用他们的方式赞美者兰草,让我们来浏览一下。(出示诗句)诗句中的兰草又给你怎样的感受?

3、兰花形态绰约多姿,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美的享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又是怎样的与众不同。

一、引入质疑

1、这节课我们一同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

2、学文要有收获,你想从文章中了解到些什么?(作者眼中的兰花与其他的兰花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他们要去访兰?明明是观赏,作者为什么说“访兰”?)

二、初读感知

1、带着你想了解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音,读顺句。

2、检查预习。(相信仔细读书的你们一定能读准这几个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3、文章写作者与父亲访兰,那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几种类型的兰花呢?(家兰、野兰)

三、细读感悟

1、默读课文,用不同的记号勾出描写家兰和野兰的句子。

2、交流。

(1)谁先来交流一下你找到的描写家兰的句子。

A、(12段)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叶嫩花繁)

B、(13段)样子似乎更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甜、媚、俗)

C、(7段)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直接进行比较,写家兰美、好看;野兰清爽)

D、(1段)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

(间接描写,通过观赏的人多,感受家兰美)

此处若学生没有办法找到就引导:还有其他地方能感受到家兰的样子吗?好好读一读第一段。

(2)野兰呢?你找了哪些描写野兰的句子?

A、(2段)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香气浓烈)

B、(7段)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野兰:清爽)

C、(11段)兰草是空谷的幽物,野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生长环境,姿态优美,集天地之灵气,山野之风韵)

D、(15段)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点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高雅,纯朴,有灵性)

3、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呢?

(香味不同)就是香味不同吗?更多的是它们内在的品质。(家兰:甜、媚、俗,野兰:清爽,纯朴,有灵性)

4、是呀!父亲的眼中,家兰虽美,但甜、媚、俗,而野兰却清爽、纯朴、有灵性。这也就是父亲带我“访兰”的目的,那父亲不远千里带我访兰仅仅是为了让我知道家兰与野兰的区别吗?不是,还有什么?(让我了解野兰的品质,学习野兰的品质)(让我明白的道理)

5、哪里集中的反映了野兰的品质。(读句子)从中你能读出些什么?(野兰高雅、不俗,我们也不能失去自己的真性,为自己的特色而活,为自己的价植而活……)

6、这篇文章在选进教材是有所改动,原文后面还有这样一段话,出示句子: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们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贡献的。”

这段话真正诠释了父亲带我此行的目的,他要借野兰的“高雅与不俗,借野兰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来告诉我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贡献的。

7、你读了课文后,说说你的感受或体会。

四、深化认识

  1、欣赏完别具一样的野兰,作者内心的情感也发生了变化,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不敢、后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到这儿,你是否知道作者为什么课题用“访兰”,而不用“赏兰”呢?

课后反思:

在选择教学内容之初,我初读了文章,感觉文章蕴含哲理,读后发人深省,应该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但是在提笔拟定教案之时,我才发现原来文章是那样的深奥,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如何透过文字领会野兰花那种独特的灵性和它不为被人欣赏而存在的品质是一个难点。经过反复深入地解读文本后,我发现整篇文章中“对比”运用较为充分,有家兰和野兰的对比,作者前后感情变化的对比以及“两个味儿”的对比。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一点,来重组教材,从作者笔下描写家兰和野兰的句子入手,找去它们之间的区别,并通过这一区别来领会“两个味儿”和野兰的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有效挖掘语文教学资源,组织教学。

教学后,我发现,整个教学过程因为对于文本的解读比较合理,所以较好地选择了教材,合理的将教学聚焦到一点上,就是“对比”上,这样就有效地将“教路、学路、文路”统一在了一起;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挖掘语文知识点,如:侧面描写、对比描写、环境衬托“等等;还在尊重文本的同时,超越文本,引用大量的与之相关的阅读练习,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拓宽了学生的认知,合理做到将厚书读薄,薄书读厚。

虽然在教学前有效地解读文本,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不少的瑕疵,如:对学生的放心程度不够,没有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沉入文字去思考和交流;对文章整体的结构处理上显得有些逊色,应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将野兰花的品质写出来的,优势怎样让我们从野兰的身上悟出人生哲理的等等。

执教《访兰》一课,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合理的利用教材,重组教材,选择切入点,带活整篇文的同时,还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聪慧的心,这样就能更好地发现课堂中的生成问题,并将这一个个生成合理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为教学服务。

资料提供者: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下载
·小学语文备课中心
·小学语文试题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下载
·小学数学试题下载
·小学数学课件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