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不妨从模仿开始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手机版


 盱眙县旧铺实验小学: 周莲    联系电话:13770463110

   当今,小学生的生活积累很少,感悟生活的能力也很差,作文时常常感觉没有好的主题,于是很多孩子就会翻阅作文选,不是全文照抄,但基本表现手法类似。甚至,一部分学生在习作时,不“仿”就不写,不“仿”就无内容可写。于是,在习作中出现诸如编造情节,随心所欲地乱写、抄袭、套作等弊端。这样,自然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这种模仿如何处理好呢?是该扼杀,还是可以提倡?是目前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误区吗?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只不过是哪一方面占主导的问题。只要我们善于总结、把握,能够正确运用,我想小学作文教学不妨从模仿入手,理性认识这个问题,必然有着优化小学作文教学手段的指导意义。古希腊美学杰出的代表亚里士多德就曾经指出,艺术首先起源于人类的模仿天性,他说:“模仿就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从小孩时就显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它动物,就在于人在有生命的东西之中是最善于模仿的。人一开始学习,就通过模仿。”可见,模仿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模仿性特别强,小学生模仿习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小学生作文的启蒙教学应紧紧抓住儿童的这一模仿心理特征。  

模仿是小学儿童的天性,习作模仿便是抓住了小学儿童模仿个性,是习作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提起笔来不知如何下手的事常有发生。尽管老师再三强调只写身边发生的事,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顺序、有重点地描述下来就基本达到要求,可是学生还是不知道如何写,即使写出来,内容也不具体。对于这部分学生就必须为他们提供例文,使之在例文中学到丰富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方式。根据教育专家研究,从幼儿园儿童的口语表达进入小学阶段的书面表达是个大阶梯。我们知道,儿童的口头语言,在词汇成分和语法成分两方面都与书面语言有着较大的差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在儿童的口语中存在着不少杂质,诸如没有意义的重复,缺乏道德规范的独白,夹杂不合语法逻辑的方言对话,等等。而小学的作文教学则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去除儿童口语中的杂质,对他们进行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启蒙,并加强书面语言的表达,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艰巨任务。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小学生从口语向书面语转化的过程也一样,只有从接触大量的书面感性材料开始,其中如句子、段落和作文训练得越多,掌握得越牢固、越熟练,书面语言的感性认知也就越丰富、越深刻。而这些训练往往从模仿开始,在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模仿过程中,学生才能把怎样表达书面语言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口头语言向书面的转化方式及书面语言的构成规律。也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区别,澄清口头语言中的杂质,使口头语言书面化,从而使书面语言规范化。由此可见,从模仿典范性作品入手,是对小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的启蒙,模仿贯穿由联词成句、积句成段到构段成篇训练的小学作文训练全过程,它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小学生的认识心理特征来认识。认识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处于具体学习运作阶段的小学儿童,虽然能通过定义去获得概念,有意义地理解用语言或其它符号表达的命题,但是由于他们的认知结构中缺乏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处理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术语,接受学习也受到了许多限制,这个时期的儿童仍然要依靠具体的感性经验为支柱,才能真正地理解抽象概念与命题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严格遵循并灵活运用儿童“具体的感性经验”这一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心理学证明,概念的获得可以通过运用学生具体的实践经验中的作为概念的关键属性的一系列例子,从而抽象出某种属性的意义。那么,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又如何灵活运用这一规律,即用什么来作为“具体的感性经验支柱”呢?答曰,作文教学中的“具体的感性经验支柱”,从最基础开始就是语文教材里的一个个句子、一个个段落和一篇篇课文的表达形式,这就是小学生作文的范例,这就是作文的启蒙教学的“经验支柱”!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对于课文句子、段落训练和范文的写作模仿来向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的启蒙,进行连词造句、积句成段、构段成篇的作文训练。

模仿并非照搬,在模仿中寻求创新,这才是模仿习作的根本目标。

小学生作文从心理需要来说,是由模仿到创新(独立作文),就像小孩学走路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一方面,例文能把文章作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例文又能帮助学生习作时扩充知识,开拓思路,丰富想像。由于中年级小学生还不善于很好地学习例文,所以,我们认为使用例文要指导,要引导学生结合录像分析例文,从而让学生明确值得借鉴的地方。指导学生运用在“例文分析”这个环节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观察(可观察实物,也可观察录像),并分析整理观察结果口述。我认为小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原因并非在生活中真无“米”,而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力较差,他们还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作文材料。所以,“从内容入手”也就是从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摄取内容入手,以解决“米”的问题,在“例文分析”后,紧接着指导学生观察认识事物,有利于学生及时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模仿是儿童一种心理特性,也是他们作文起步的台阶。教师在向学生提供好的范文后,引导他们模仿,让他们在模仿活动中逐渐消化吸收,使范文成为其作文构思时受到启发的“原型”。但是模仿绝不是呆板的复制。在模仿中,教师应反对机械照搬,引导学生模仿中变通,求创新,求提高。在教学一篇习作时,我往往提供给学生多篇范文,让学生掌握几篇文章的共性部分,把握文章构段方式,构思立意,并找出自己生活中的沟通点,仿别人的文章,写自己的事。然后要求学生领会范文的总体思路,学会运用。例如:写景的文章要按照—定的方位顺序观察,把其特点写具体;写人的文章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东西,学生必须“死记硬背”下来。最后让学生充分地放松自我,大胆去创作,写出童心,写出童趣。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模仿而套写的毛病,更有效地把握模仿的真正内涵。

总而言之,模仿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它解决了学生无内容可写的烦恼。因此,可以说模仿是创新的手段和基础,创新是模仿的目标与升华,而不是习作教学的误区。小学作文教学要在“仿”中求“活”,在“仿”中求“新”。

   
资料提供者:程怀安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下载
·小学语文备课中心
·小学语文试题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下载
·小学数学试题下载
·小学数学课件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