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救友》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这篇讲的是司巴光小时候的故事。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人也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朋友。通过这个故事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关学习司马光这种迸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人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则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 2.字音、字形 本课8个生字要注意读准:孩(h2i)、光(gu1ng)、块(ku4i),书中“一块石头”读成“一块儿石头”(儿话音)。 识记生字字形时,要让学生开动脑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识字。为了更好地巧记字形,提供几种记字方法:(1)用象形字 记“石”字。(2)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吓”字。(3)用顺口溜的方法“光”字:三个小淘气,坐在板凳上,压弯一条腿、后脚尖朝上。记“没”字:三点水,几头又尾,合在一起就是没。 书写时应注意:“候”字的左边是“单人旁”,再加上一个小竖,右上边是“横折、横”,下边是“尖”字。“孩”字左边是“子”字旁,注意“子”的最后一笔“横”改成“提”,右边是“点、横、撇折、撇、撇、点”注意两个撇的起笔对齐,就写好看了。“哭”字千万不要丢掉最后一笔“点”。 3.看懂图意: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孩掉进大水缸里。从图上可以看出一只大缸砸破了,水哗哗地流出来,掉进水缸的这个小朋友正在往外爬,司马光正伸出手去挟爬出来的小朋友。再看看他们身后的几个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张着大嘴在喊大人。 4.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自然段是写很久以前,有一个孩子叫司马光。 第二自然段结合标图弄清楚假山和水缸的位置。 第三自然段是写有一个小朋友没注意掉进水缸里。 第四自然段是写其他小朋友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都慌了。 第五段主要是司马光是怎样做的,他举起一块儿石头很块地把水缸砸破了。 第六自然段是写缸里的水流出来了,小朋友得救了。 5.朗读指导 “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大”字稍慢、加重。“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的“一不小心”读得稍快一些。“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这句话读得稍慢些。第五自然段要读出司马光的机智勇敢,读时突出“没有慌”、“举起”、“使劲砸”、“几下子”这几个词语。 教法建议 1.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指导学生看图,从图中质疑。 3.在学文时,引导学生学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在教学第四、五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设计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词语和句子。 5.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要求,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实用是本课的重难点,在教学中采取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2)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 6.教师演示2个复动投影片,一是演示“人离开水”,二是演示“水离开人”,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使学生领悟到两种救人的不同方法,更加突出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7.创造性思维训练;设计一个情景。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说些什么呢? 解词导向 假山:用石块人工堆砌而成的小山。[例句]公园的假山真好看。 不小心:不留神,没注意。[例句]放学了,我不小心摔了一跤。 慌:心里发急,动作忙乱。[例句]做作业的时候,我们不要慌,要认真去做。 使劲:用力。[例句]这张桌子很重,我要使劲才能搬动它。 得救:本课指脱离了危险。[例句]经过医生抢救,王爷爷得救了。 释句导读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这句话讲的是司马光举石砸缸。用“举起”说明这是一块大石头,举得高,用的力气大,砸下来的力量才大,水缸才能砸破。“几下子”说明特别用劲,救人心切,想赶快把小朋友救出来。 课文理解 段落段意 第一段(1自然段):讲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 第二段(2、3自然段):讲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水缸里。 第三段(4、6自然段):讲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朋友。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司马光举起大石头砸缸救人的故事,说明司马光小时候聪明、勇敢,遇到紧急情况不慌张,能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和9个词语的音。认识“司、假、慌、喊、举、砸、破、救”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11 司马光 2.简单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图意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的孩子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学生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孩子,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及会认字的音。 (1)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2)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3)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4)做猜字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5)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孩子 吓哭 没有 假山 慌了 喊叫 举起 砸破 救人 古时候 司马光 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提问:①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②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③教师鼓励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④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3.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抽里装满了水。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④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学生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⑥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指名读,集体纠正。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3.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4.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己练习朗读这段。 5.指名读,大家评议。 6.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7.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如果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8.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己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2)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3)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4)为了让学生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场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如果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表演当时的场面。 (5)教师指导学生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6)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2)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3)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学生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4)教师指导学生读后四、五段。 (五)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1.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 (1)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办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办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办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办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办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2)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办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办法和大家的办法有什么不同? (3)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4)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教师板书: (6)司马光用的办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教师板书: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7)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小组讨论后交流。 (8)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及。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六)学习第六段 1.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2.请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创造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学生分角色演一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8个生字的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及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 1.巧记本课生字的字形。 2. 正确地书写“候、孩、没”这几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司马光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一)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1)自己认读生字。 (2)同桌互读生字、词。 (3)抢读生字词卡片。 (二)巧记字形、理解字义: (1)让学生自己动脑、选择自己认为最巧妙的记忆法记忆。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3)请小组汇报或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 候:可以用“猴”字来记忆,去掉“反犬旁”在单人旁的右边加上一个小竖,也可以用拆字分解的方法帮助记忆字形。组词:小时候。 孩:可以用学生认识的“该”字换偏旁记忆“孩”字。也可以用拆字的方法记忆。组词:孩子 光:学生可以用顺口溜的方法记忆:三个小淘气,坐在板凳上,压弯一条腿,后脚尖朝上。组词:司马光、时光、光明。 吓:学生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吓”字。为什么是口字旁呢?可让学生做出受惊吓的表情,体会人受惊呀时往往会不由得张大嘴,所以是“口字旁”。组词:惊吓,吓一跳。 哭:学生可以用拆字法记忆:“两个口”和“大”再加上“丶”。也就是两个人张着大嘴哭。组词:哭了,吓哭。 没:学生用顺口溜帮助记忆:三点水,几头又尾,合起来?没。也可以用拆字分解的方法记忆字形,组词:没有。 块⑴以用“块”字换成“提土旁”记忆“块”字,组词:一块。 石:可用象形字“ ”(书写不准确)来帮助记忆“石”字,组词:石头,石块。 (4)指名抽读生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先自己观察每个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表义。 2.在书上独立书写8个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3.同桌同学相互评改! 4.学生提出比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候、孩、没”这3个字。提醒学生“候”不要丢掉小“竖”;“孩”字右边的“两个撇”第一个“撇”长一些,第二个“撇”短一点,两个撇的起笔要对齐。“没”字右边不能写成“几”字,书写时注意没有钩。 5.教师出示:“哭、光”两个字,问学生书写时应注意什么/教师强调:“哭”字不能丢掉“点”,“光”字上面是竖、点、撇,不用笔顺错。 6.学生在书上的第二个田格中练习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7.学生写完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大家相互评改! 四、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书写生字和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3 (1)实物投影出示这道题的内容。 (2)读读这两个字,区别“块”和“快”的异同。 (3)让学生试着自己填一填,同桌同学互相交流。 (4)请同学说正确答案,再读读句子。 (5)学生把答案填上书上的括号里。 五、教师小结,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1、司马光 教学设计示例(二)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 (二)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司马光为什么砸缸,其道理是什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课题,司马是姓,叫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让学生打开书,看本课的内容,除课文以外,有一幅插图,课后有3个作业题。 2.范读:边听边想,这一课写的是谁的一件什么事? (1)范读。 (2)看插图上画的都有什么?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本课写的是司马光砸缸,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的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玩:音 w2n 但是读课文时一般带有儿化音。 读词语卡片: 古时候 孩子 朋友 跑去 叫 有一回 5.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学习。 (2)同桌交流学习情况。 (3)指名汇报自学和同桌交流情况。 同学们,老师现在指名来汇报学习情况,老师叫到的同学,你不仅是代表你自己,而且是代表你同桌,因为刚才是你们两人讨论的,一个说完后,同桌还可以补充。 利用熟字记字形的有以下几个: 古:上边“十”,下面“口”, 时:左边“日”,右边“寸”, 回:大口套小口,笔顺: 回。 朋:左边“月”,右边“月”, 玩:左边王字旁,右边“元”。 跑:左边足字旁,右边书包的包字,笔顺是 包。利用偏旁加部分记字: 候:左边单人旁,中间一竖,右边是: 。 孩:左边“子”,右边笔顺:丶亠 。 友:一横加一撇,带上一个“又”。 让学生理解词语和一字组多词帮助理解字义: 古时候:很早很早以前称古时候,昨天,前天叫古时候吗?不叫。 古(古代)(仿古)(蒙古) 时(时代)(时间)(小时) 候(气候)(等候)。 朋友:关系不错的人称朋友,本课小朋友,指关系好的小孩。 友(友谊)(友好)(亲朋好友) 玩(玩耍)(玩艺儿)(贪玩) 跑(跑步)(跑来跑去) (四)在学习生字、生词的同时,把课文读通顺。 1.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得”的音。 请同学读词语:长得又大又圆。 这里的“得”读 de 轻声;本课“得救”了,这里的“得”读二声d6,是得到的意思。比如:我得到妈妈的宠爱。我得到同学们的帮助。 2.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小声读课文,一是注意生字词在句中的读音和字义,二是把课文读通顺。 (五)指导书写生字: 1.让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格中的位置,包括每一笔的位置。 2.重点指导下列字:候、孩、跑。 3.学生在本上描一遍田格中的生字。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二)进行句子训练,体会词的作用。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遇事不慌,动脑筋想办法,在紧急情况下,做事果断的教育。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指名读。 古时候 小孩 朋友 跑 回去 (二)谁能告诉老师,司马光姓什么?叫什么? (三)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标出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 2.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四)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古时候”是指很早很早以前,从图上可以看出,小朋友全是古代人的着装。 2.学习第2自然段。 (1)小声读这一段,数一数共有几句话,再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每一句话,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找重点词理解。 ①第一句话中“他”指的是谁?(司马光) ②学习第二句话时,让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插图,思考: a.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几个孩子,哪个是司马光? b.从图上假山和水缸的位置,再看这口水缸怎么样?从句子中哪儿看出来的? “假山”是用石头人工堆砌成的,大树下面有假山,假山脚下有口大水缸。 让学生观察水缸到底有多大,和几个小孩子的个头比。里面装满了水。 (3)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句要突出“他”的音,第二句话要突出“大”,“装满”,让大家能够通过你的读听出来这口水缸怎么样,里面装的水是怎么样。 通过看图,指名朗读,理解句子的意思,也为理解后面的课文打下基础。最后说一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4)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学习课文的时候,是先读课文看共有几句话;接着找重点词,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3.学习第3自然段。 小朋友们和司马光在花园里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1)边读课文,边看插图,想象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里的。 司马光和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的。 (2)用“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3)再读这段,想一想,缸这么大,里面又装满了水,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面临着什么样的危险?一方面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理解下段课文奠定基础。 4.学习第四段课文,小组学习。 (1)小声读课文,自己想一想掉进水缸里小朋友的处境,再想一想别的小朋友的心情会怎样,他们都是怎么做的?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谈自己的理解: 从“别的小朋友”看出是除司马光之外的小朋友。“都慌了”和后面句子中的“有的……有的”,“叫”、“喊”、“跑”、“找”是相对应的。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面临着被水淹死的危险,小朋友们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叫喊”目的是叫大人们听到呼救的声音,来救小朋友;“跑去找大人”,也是这样。再让同学们想象,时间就是生命,这样做能来得及吗?为理解司马光的聪明、果断打下基础。 (4)指名朗读:要读出小朋友们那种心里焦急的紧张气氛。读“有的”“有的”时和逗号前面的句子接得紧一点。 5.学习第五自然段。自己学习。 同学们,小朋友们都慌了,因为他们知道,时间长了,那个小朋友有生命危险。想通过叫喊,跑去找大人来救小朋友。这时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1)按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这一段。 ①提醒同学们自学时,抓表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去理解句子。 ②看图,哪个是司马光,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司马光没有慌,从表情上看出来的,其他小朋友惊慌地咧着嘴,而司马光的神情表现很镇静,不慌张。 ③指名读自己理解。 “举”、“使劲砸”、“几下子”说明什么?遇事不慌,认真动脑筋,想办法,聪明、果断。缸破了,水从破洞里流出来,落水的小朋友就不会被水淹死了。 ④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6.学习最后一段。 同学们,司马光遇事不慌,他机智勇敢地举石头砸破了缸,救出小朋友,这时大家的心情如何?带着轻松自豪的语气读最后一段。“得救”重读。 总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句子训练。课后作业第2题。 1.投影出示句子。 2.让学生自己填空。 3.填空后,自己读一读每一组的两个句子,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4.指名说一说。 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意思更具体,更明白。“在花园里玩”限制了玩的地点。“石头”说明司马光用“石头”砸缸,不是用别的,意思比第一句更明确,更完整。 (六)作业。 1.巩固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字词。 (二)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内容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且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1.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边读课文边注意生字在句子中组成的词的写法。 2.听写。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且同桌听写完后,互相看是否正确。这也是进一步强化记忆的一种好方法。 有一回,古时候,小朋友,跑去,孩子,叫。 (二)小声读全文,想一想每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大家。提醒按上节课告诉同学们的句式来说。段意: 1.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2.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有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4.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哭着,喊着,去叫大人。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破大水缸。 6.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组织语言,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能看着插图,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1.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2.同桌互相讲一讲,强调不是背课文。按自己的理解,照课文内容讲故事。 3.出示投影插图,指名让同学讲故事。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向他学习什么? (五)你学习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谈学习这一课的收获。 1.字词方面:学会了哪些字词,或者是在识记生字过程中,学会了哪种识字方法。 2.本课语文知识方面:比如按句式说话,学习课文的四步方法。 3.受到的思想教育方面:这是最重要的,要学会做人。 教师根据学生谈的,进行总结、深化,表扬好的,使大家都有所启发。 【板书设计】 资料提供者: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