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钓鱼》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第二十五课:贺龙钓鱼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并能讲述故事的梗概. 3.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贺龙在艰苦岁月里的乐观,幽默,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贺龙及其他革命前辈的故事. 老师:把关键词句做成课件. 教学重难点 1.能通过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在精神. 2.能讲述故事的梗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质疑问难 1.课件出示贺龙照片,师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贺龙的资料.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3.作为十大元帅之一,作者为什么不写贺龙驰骋沙场的英姿,却写他钓鱼呢 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整体感知,检测字词 1.默读全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听写文中重点词语,生字,检查学生课前自学字词的情况. 3.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听写的字词,相机重点指导”撅”“髯”的结构和笔画,”腆”的读音. 4.再次默读课文,试着讲述故事的梗概. 5.教师相机指导怎样讲述故事的梗概:要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6.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别练习. 三,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1.文中的贺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默读勾画出有关词句,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重点指导. 3.精读第11段. (1)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贺龙拔下马尾毛做钓鱼竿.) (2)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老伙计”“抚摸”“会意”体会贺龙与战马之间的深厚情意以及默契,也说明了钓鱼补充粮食对贺龙来说是常事.) (3)勾画出本段中表示动作的词语,这些动词的准确使用有什么作用 (4)贺龙是当时的总指挥,为什么单单写他钓鱼呢 引导学生读第2段的1~2句,体会红军部队在进入草地后所遇到的困难. (5)指导朗读这段话:抽读——齐读. 4.细读第14段. (1)这个句子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说渔竿”凝聚着贺龙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战友骨肉般的深情厚谊” (3)小结:这句话是对贺龙的高度赞扬.贺龙在困难面前的乐观,幽默鼓舞着大家,在缺粮少食的境地里对战友的深情厚谊感动着大家. 5.细读第18段. (1)从贺龙的语言,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乐观精神) (2)这样的精神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有什么作用 (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重要因素,鼓舞着大家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作斗争.) (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段话.(抽读——赛读) 四,情感升华,拓展练笔 1.读了《贺龙钓鱼》的故事,你都想到些了什么呢说给大家听听. 2.课后继续搜集贺龙或其他革命前辈的故事. 资料提供者:
|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