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上的明珠》教学设计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借助旁批,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感受海南岛的富饶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感受海南岛的富饶与美丽。学习作者抓住海南岛的特点用准确的词句进行描绘的方法。学习课文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介绍海南岛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步感知 1、师谈话揭题:孩子们,在我国南海的万里碧波上,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海南岛上。要体验海南岛的富饶与美丽,当然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想身临其境去领略一下海南岛的风光吗?让我们一起踏上这个南海上的明珠。(板书:南海上的明珠) 海南岛在中国领土的最南端,是中国第二大岛。海南地处亚热带,属季风热带气候,年均气温23.8摄氏度,凉爽的椰风吹散了盛夏的炎热,明媚的阳光温暖了冬季的大海,没有真正的酷暑和寒冬。是冬泳和避寒的胜地。岛上四季长青,空气清新,被誉为“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未受污染的长寿岛,人类真正的天堂。 海南岛地形中间高,四周低。五指山是岛上最著名的山脉,从东南方望去,五峰耸立,形似五指,因此得名.海南岛是中国橡胶、椰子、油棕、剑麻、胡椒等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 海南岛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因此,海南岛被称为南海上的一颗“明珠”。 2、读了这个课题你的心中会有哪些疑问呢?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范读,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2、理解词语美丽、富饶。 3、品读课文,感悟理解。指导朗读,体会万里碧波上的明珠——海南岛的富饶美丽。 三、品读课文,感悟理解 “富饶美丽的海南岛是许多人向往的胜地,在文中作者对它做了详细的介绍。如果你们到了这儿,你最喜欢这儿的什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一)、交流丰富的物产 1、(课件显示)欣赏“橡胶园”、“椰子园”和“热带植物园”的图片,让学生交流欣赏后的体会,朗读这些句子。 2、(课件显示)欣赏海南岛硕果挂满枝头的美景图和各种名贵水产等图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海南岛的物产丰富,朗读这些句子。 3、再读第2段,读出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感受海南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二)、交流体悟海南岛风景的优美。 1、自读自悟学习第3段: (1)可用“读读、勾勾、悟悟、议议”的方法学习,说说主要写了海南岛的哪些景物,交流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2)鼓励学生交流学习本段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海南岛风景的优美。 (3)课件出示椰子林的画面,让学生在看看议议中体会“屏障”。 (4)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会课文将“椰子林”比喻成“屏障”好在哪里。 (5)想象情景,指导朗读。 (6)鼓励学生找出本段中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品读。 (7)赏读美景并小结:本段从五指山的热带雨林、滔滔奔流的万泉河、美丽壮观的天涯海角、旅游胜地亚龙湾海滩、椰林风光等几方面为我们展现了海南岛的美景。 (8)海南旅游公司正在招聘导游,请大家踊跃报名,报名时要为游客做一次导游,要求用优美的语言介绍海南的美丽风光。 四、升华感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赏读本文,赞美海南岛的美丽富饶。(播放《请到天涯海角来》)。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赞颂海南岛。 五、拓展延伸 1、欣赏家乡的美景,夸一夸自己的家乡。(先说后写) 教师总结: 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立志成材,用咱们的聪明才智把家乡建设成为豫西南一颗最璀璨的明珠。 附:板书设计 植物 富饶 海产 矿产 高歌赞美 南海上的明珠 五指山 万泉河 美丽 天涯海角 亚龙湾海滩 椰林风光 海南岛在中国的南部,面积32200多平方千米,北隔琼洲海峡同雷州半岛相望,是中国的第二大岛。 小资料;海南岛原来是和大陆连在一起的,后因琼州海峡沉陷,才与大陆分离。琼州海峡最窄处只有18千米。海南岛的地形中间高,四周低。五指山是岛上最著名的山脉,从东南方望去,其主峰形似五指,因此而得名。 海南岛到处是一派热带风光。这里有大片的热带森林,植物种类繁多,终年常绿。另外还有许多独特的生物现象,如板状根、老茎生花等。 海南岛是橡胶、椰子、油棕、剑麻、胡椒等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 海南岛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被称为南海上的一颗“明珠”。铁别是南部的三亚市,碧水蓝天,景色迷人。龙牙湾、大东海、天涯海角、鹿回头等著名景点,每天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人。 你知道吗?海南岛的资源很丰富,这里有中国最著名的富铁矿和著名的莺歌盐场。从珠江口到北部湾一带的海盆中,还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资料提供者: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