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萝卜头》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科生字。会熟练书写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弄懂小萝卜头把小虫放飞的原因。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拼读,书写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内心的世界。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文章的学习,体会小萝卜头渴望自由的迫切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对小萝卜头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知道小萝卜头把小虫放飞的原因,体会小萝卜头渴望自由的迫切希望。 (2)难点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小萝卜头的愿望。 教学方法 感情朗读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板书设计 3.小萝卜头 放 抓 踮 看 渴望自由 小萝卜头 放走自己喜欢的小虫 盼望解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1.板书课题:3.小萝卜头 2.介绍背景:这篇课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 二、检查预习情况 大概:大约、或许。表示猜测。 蝉翼:禅(知了)身上那薄薄的翅膀。 惟恐:只担心,只害怕。说明小萝卜头非常小心。 瞥见: 很快地大略看一下。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问题。 三、理清文章思路 1.录音范读。 2.学生轻声自由读。 3.课文的思路。 这篇课文先写了小萝卜头下课时在白公馆的走廊上看墙外的群山——接着写小萝卜头在走廊上捉到了一只漂亮的小虫,并把它放在火柴盒里——最后写小萝卜头看到失去自由的小虫在不安的爬动,便放飞小虫。从小萝卜头的行动和语言中,体现出小萝卜头对自由的渴望,他盼望着解放。 4..学生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四、讲读课文第一段 1.学生轻声自由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同桌互相讨论。 学生反馈 生1:我读懂了小萝卜头在走廊上。 生2:我读懂了小萝卜头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生3:我读懂了小萝卜头的家在北方。 …… 4. 提出质疑 (学生自由发言) 5. 用圆圈圈出小萝卜头动作的词语。 (放、抓、踮、看、问) 6.这些动作的词说明了什么?(对外界世界充满了好奇,同时也充满着对自由的渴望。) 7.哪一个字最能说明他渴望自由?(啊) 8.指导朗读第2、5两个自然段。 (读出好奇、渴望的心情) a) 小结 从这两个自然段中,我们体会到了小萝卜头对自由的渴望。我们一起再把这两段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b) 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遍。 2.积累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通过上节课对课文的学习,你觉得小萝卜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根据自己的感悟回答。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小萝卜头在干什么。抓住写小萝卜头动作的词语,体会小萝卜头心里在想什么。从“放“抓”“踮”“看”等词语体会内心世界。反复练读,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根据课文回答, (1)找出有关语句好好地读一读。 (2)在小组里谈谈自己的体会。如果你是小萝卜头,你会怎么对待小虫? (3)全班交流,讨论。 2、小萝卜头看到那只小飞虫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联系上下文和自由查阅的资料,说说:“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与“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这两句话的意思。 读读有关的句子。“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这句话要读慢一些,显示出小萝卜头若有所思、惆怅的样子。要读出对家的向往。“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与“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这两句话,要读出十分高兴、渴望自由的感觉。 结合自己的理解回答。 三、拓展 今天,小萝卜头的自由之梦已如春天的鲜花,在祖国遍地开放。想想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练笔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和小英雄小萝卜头有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接触,了解了他那悲惨、艰苦但一直都有追求的童年,现在,让我们一起给他写一封信,送给天国的英雄吧! 指导书写。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学习中,由于文中所涉及的时代离现代已经很远了,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因此,我先为学生介绍时代背景,为学生创设好情景,让学生了解白公馆是什么地方,接着深入分析小萝卜头“捉”和“放”虫子的这一部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小萝卜头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在设计时也不够细致,留给广大教师很大的发挥空间,可在具体教学中灵活应用。 资料提供者: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