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子的故事》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复朗读父亲的话,明白“口头上对人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的道理。 3帮助孩子树立勇于克服自己弱点的信心和勇气,懂得尊重他人,知道该怎样和身边的人和睦相处。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的话和“口头上对人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板书“钉子”,说说钉子有什么用? 2师:在一个充满智慧的父亲眼中,钉子还具有神奇的作用呢?揭示课题《钉子的故事》,读课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句一句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试读,集体评议,订正字音:栅栏、钉钉子、疤痕。 3默读全文,想: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汇报,引导归纳:父亲用钉子教育孩子。 三、朗读课文,理解感悟 1父亲是怎样用钉子来教育孩子的? 小组合作读课文,讨论归纳。 2汇报交流,引导归纳:钉钉子、拔钉子。 3生独立找出相应段落朗读、理解。 父亲要求孩子“钉钉子”的用意是什么?建议“拔钉子”的目的呢? 4指名汇报,集体交流。 (1)读课文第1、2段,想:当父亲发现小男孩脾气很坏时,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引导归纳“钉钉子记录发脾气的次数”。 (2)这个办法有用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3)读课文第3段,“当父亲知道孩子的转变时,又会怎么想?怎么做?” (4)你从“父亲开始对孩子的要求”到后来对孩子的“建议”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要求”表达了父亲一定要帮助孩子改掉坏脾气的决心,“建议”一词让我们体会到了一位父亲的民主、智慧…… 5现在,孩子的坏脾气已改掉了,父亲又会怎么想?怎么做? (1)指名说,找出相应段落自由读。 (2)指导朗读父亲的话,体会含义。 引导:钉钉子→伤害栅栏的身体→留下钉孔 发脾气→伤害人的内心→留下疤痕没什么两样 (3)此时,你明白了什么? 齐读最后一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联系父亲的话理解。 四、小结、明理 1读了课文,在你脑中出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结束语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我们有什么不快,想向人发泄时,不妨多想想《钉子的故事》,学会克制自己,这样才能与人友好相处。 附:板书设计 31钉子的故事 (王明兰) B案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复朗读父亲的话,明白“口头上对人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课件,钉子和木板。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实验激趣,导入课文题目 1教师拿出一块木板和一颗钉子,把钉子钉入木板。接着请一个同学上台拔出。师:同学们,木板上留下了什么?板书:小孔。(顺势过渡)小孔虽小,却凝聚着一位父亲的智慧。 齐读课文题目。 2 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汇报交流,检查预习情况 1大家带着问题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注意把预习中遇到的较难的字词,多读两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要求学生读得正确通顺。 3齐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只要学生说个大概就给予肯定) 5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1)爸爸的话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父亲要以这种方式教育孩子,不觉得太费时间吗? (3)坏脾气真的有那么大的危害吗?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再读课文,针对黑板上的问题,把你读懂的内容、获得的启发、自己的感受讲给全班同学听。 2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一起解决了问题,读懂了课文,学会了在合作交流中集思广益,真是受益匪浅。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课文,勾画出启发你的句子。 3钉子的故事给我们哪些启发?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1)用“”把父亲的话勾画下来,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和自己的感受理解父亲的话。 (3)从父亲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4)父亲的话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在交流中总结本文主旨:口头的伤害与伤害身体没什么两样。 四、拓展与升华,运用与积累 1结合实际,让学生谈一谈坏脾气在生活中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伤害与懊悔、不便与烦恼。 2教师用搜集的资料说明:坏脾气不但伤害别人,还危害自己的健康。 3积累园:把本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语句抄写在“采蜜本”上,多读几遍,最好能背下来。 (熊显利) 资料提供者: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