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材分析:《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感概,一语双关,剑指南宋统治阶级。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

  设计理念:因南宋朝代离现在久远,对当时的情况孩子们都不理解,所以,我在设计时紧紧围绕“诵读和情感”两条线索展开,期间穿插时代背景,最终为“感自诵读来,情自心中发”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个目标的确立,注重了学习的梯度。第一目标的确立是理解诗的意思,是对古诗的初步解读;目标二是体会古诗之意味,是精细解读;目标三是挖掘古诗之意蕴,尝试习作,为深度解读。)

  教学流程:

  一、看图想象,引出课题。

   1、多媒体出示“醉”的篆书体。

   2、仔细观察,放飞思想,你想到了什么?

   3、是呀,我为什么写“醉”呢?我们一块看大屏幕。(出示《题安林邸》范读)

    (此环节是抓住古诗的要旨,通过对“醉”字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为初步解读古诗提出要求。)

  二、通读全诗,初步了解。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可以进行交流。

    A学生自由读诗,理解,交流。

    B进行简单汇报,及时评价。(指导熏、邸的书写)

    过渡:通过读、交流就基本掌握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但你们了解这首诗所描述的朝代背景吗?(请同学回答,教师补充。)

   2、了解宋朝历史。

   3、指导朗读。(通过醉指导朗读)

    (在初识古诗时,融入古诗写作背景,便于更好的理解。)

    过渡:你们读得相当不错,使我想起了陆游在临终前所作的一首诗——《示儿》。

  三、对比解读,了解诗境。

   1、回顾《示儿》,深入理解。

    A学生集体背诵,再指名朗诵,回顾意思。

     过渡:北方百姓受尽折磨,盼望朝廷的军队早日收复失地,然而这些朝廷的达官贵人却做什么,林升是怎么回答的?——引导读诗。

   2、讨论交流:朝廷、达官贵人到底在干什么,你从哪看出来的?

    ①“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看来暖风不仅指杭州的气候好,更重要是指达官贵人的吃喝玩乐之风。

    ②在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眼里,杭州还是杭州吗?怎么看出来的,说明达官贵人什么问题?(课件播放《清明上河图》教师解说)

    ③诗的第二句是什么句,谁问谁?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A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B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C想到这里,我们义愤填膺,帮着诗人大喝一声:西湖歌舞马上休!(板书:休。)

     (通过细致地分析,抓住醉、杭州与汴州、几时休等进行分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悟,从而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达到情感的共鸣。)

  四、整体对照,感悟诗韵。

   1、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透过“醉”你感觉那些达官贵人怎样的心态呢?

   2、杭州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

   3、是啊,作者是怎样将揭露权贵糜烂生活和饱含愤恨、不瞒的诗歌展现的呀?

   4、现在你们明白我为什么一开始就书写“醉”了吗?(整合板书)

    (通过“醉”“休”体会感情,形成一个感情的冲撞,使两种心态落差加大,突出矛盾,解决矛盾。)

  五、感情升华,吐露真情。

   1、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是现代文,也可以是对《题临安邸》的改写?(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2、教师感言:劝诫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江河破碎驻杭州。

     卧薪尝胆兴国运,运筹帷幄复汴州。

    (给孩子们一个表白自己的机会,是一种感情的宣泄,教师的感言透露出平等的课堂,也是一个延伸。)

资料提供者: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下载
·小学语文备课中心
·小学语文试题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下载
·小学数学试题下载
·小学数学课件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