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学设计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过程: 一、赏图导入 1.师: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大自然到处是秀美的风光,孩子们,还记那雨后的春笋吗?一齐美美地读读吧。(出示春笋图并齐读写春笋的段落) 2.师:走进田园,走进乡村,这遍野的翠绿和忙碌的农人不正是一首田园诗吗?(出示并朗读《乡村四月》。) 3.悠闲恬适的田园生活让不少古人向往,词人张志和就是其中之一。(出示图)瞧,他正扁舟垂钓。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张志和,走进千古绝唱《渔歌子》。“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板书课题,用手势指引学生朗读)。一起来欣赏这首词吧!(课件:渔歌子朗诵) 4.第一遍欣赏,第二遍小声跟读。(这么美,让我们一起来小声跟读。) 二、想象解词 1.过渡:在词中,有几个词语的读音要读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在这几个词语中,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抽生说,相机出示图片,感知形象)。 3.让这几个词语回到这首词中,谁来准确地朗读这首词? 4.光读准确还不够,还要读出词的节奏美。看着节奏谁来读一读? 注意:有节奏的地方要读得声断气流。 谁还能读得更棒?(真棒,这叫抑扬顿挫。) 打着节奏一起来读读吧!(学生齐读。) 5.读一首好词就像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词(配乐)。 你仿佛看到了哪些事物(你仿佛看到了——)? 你仿佛听到了——? 你仿佛闻到了——? 6.体会隐藏在西塞山,桃花等词后面的色彩 这些桃花……(形、色、整体感受) 生:这些桃花开得——,桃花开得——,桃花开得——,有的已经全开了,有的——有的——,这么美的桃花,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这是什么样的桃花?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此情此景?读这句。指导读:桃花喻春,桃花寄情,作者不仅写的是花,更是自己的心情。读出这种心情。流水——清澈明净,流水可能会倒映出些什么颜色? 流水中还有——肥美的鳜鱼,这些鳜鱼……(多,肥,美) 师:所以引来了一群群的——白鹭,有了鳜鱼作充足的食物,这些白鹭生活得——,在这样山清水秀的地方,这些白鹭——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白鹭?这白鹭,又不只是白鹭,它是张志和的化身,作者渴望像白鹭一样自由自在,渴望像白鹭一样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它是作者心愿的化身,是张志和追求的闲适生活,他也想像白鹭那样乐而不归,作者仿佛就是其中一只白鹭,你仿佛就是其中一只白鹭。一生读“白鹭”这句。再一生,读?读出自由自在。一小组读,一起来读。齐读第一句。 一青一白,一静一动,全在14个字中描绘得春意浓浓,诗情画意,这就是词的魅力。 7.在这么多景物中,你最喜欢哪种景物?请把你脑海中的画面向大家说一说。 (真是“山色空蒙雨亦奇”呀!简直就是仙境; “一行白鹭上青天”,多么悠闲自在; “春携连宵雨,桃花次第开”,这桃花也开在你的心中了,能用你的朗读表现这份美吗? 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春的气息;谁能让你的朗读让我闻到花的芳香?) 8.贴图,说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品词会意 1.设疑 一首词即是一幅画,一幅画就是一首词。如果你就是张志和,此时置身于如此美景之中,你为什么“斜风细雨不须归”? 2.品词解疑 A原来你准备充分不必归板书:不必归读这句。 B还因为景色优美不愿归板书:不愿归 这斜风,是吹面不寒的杨柳风,这细雨,是荡涤心灵的洗礼,这斜风细雨,不正是春景图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吗?他又如何能割舍这一份自然的馈赠。读这句。 C还有什么原因让张志和不须归呢?其实,这还与当时的背景有关。 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张志和眼见当时时局动荡,官场黑暗,他早就厌倦了朝廷的争斗,面对内忧外患的国家,他无力拯救,只能退隐江湖,寄情于山水,所以,此时的张志和更是回归自然不想归。板书:不想归读。 3.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钓鱼要放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钓得到鱼吗?张志和却说,他钓着了很多很多。他钓的是什么呢? 词人厌倦了朝廷的争斗,从此一辈子不再做官,整日流连于山水之间,希望过那种悠闲自在的生活,张志和垂钓,钓的是美景,钓的是自然,钓的是悠闲的生活,钓的是怡然的兴致。在斜风细雨中,张志和把这份怡然融入词中,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不须归的悠闲? 让我们也怀着这份怡然,美美地吟诵这首词—— 感情诵读。 加上手势读。 入情入境地读。 四、唱歌入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诗词更在于以声传情,渔歌子,就是关于渔父的歌,让我们用歌声一起来回味。听------齐唱(可加动作) 五、填词入境 丝丝管弦,演不尽古风的流光溢彩,悠悠书声,诵不完古韵的悠扬铿锵。让我们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去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资料提供者: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