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飘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积累了不少的古诗,再加上这首诗是名家名篇,学生耳熟能详,绝大多是学生能够把古诗背诵下来,并且学生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能力,能通过预习大概了解古诗的意思。对于诗中蕴含的思乡之情,学生也能略有体会,但是因为诗人所处的年代与学生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却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意境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的。

教学目标:

、认识“忆、异”等个生字。会写“深、忆、逢、佳”等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重点字词,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了解诗人王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秋天,在古人眼里是个萧条悲凉的季节,“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风秋雨、梧桐芭蕉、秋雁明月,许许多多的秋景都能勾起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然而,还有比这更能引发人的离愁别绪,思念之情的呢!今天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

、读一读课题,你能得知什么?

、学生质疑,理解题目中的重点词。(重点理解“忆”、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

、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指名说)题目很重要,是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思念家乡亲人,想念兄弟的事。齐读诗题,注意语调低沉缓慢。

二、初通诗句,整体感知

、出示诗句,自由读。

、指名读,纠正读音。

、男生读女生读,读出节奏。

、诗人当时写这首诗时内心是什么感受把你初步感受到的情感读出来。指名回答并读诗。

三、精读理解、读中悟情

一体会身处异乡的孤独之苦。

、出示第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齐读诗句。

、这句诗中的哪些词深深地触动了你(“独”、两个“异”)

、你从中两个“异”中体会到什么?是啊,异乡异地,会是多么的不适应、不习惯啊环境是陌生的,面孔也是陌生的,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把这份感受带到这诗句中。学生自由读诗句。

、补充资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王维,诗人十几岁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泊在外,孤零零地在异地生活,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自然会产生思乡念亲之情。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加强烈。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在长安创作的。

、创设情境读诗句。

读一读,想一想:岁的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独)

师:“独”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中他那孤独的身影。

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

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

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

二感受佳节来临的思亲之情。

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亲人,这种思念是那么深刻,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生接“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示诗句自由朗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你们认为哪个字诗人用得最好?为什么不说“每逢佳节更思亲”“每逢佳节又思亲”,偏偏要说“倍思亲”呢?同桌讨论。(一个“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明王维平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的亲人。)(板书:倍思亲)

、创设情境引诵:

诗人居无定所,漂泊他乡,多少个白天,亲人无数次出现在自己的脑海中,如今——生接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多少个夜晚,亲人无数次出现在自己的梦境中,如今——生接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的确,这诗句道出了多少漂泊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勾起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往事的点点回忆。同学们,“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仅仅是指在重阳节吗?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是啊,传统节日丰富多彩,不管什么节日,重要的是家人团聚。而此时,正值佳节之际,王维却独处他乡,当他回想起家乡的人,家乡的事,即便只是一句普通的问候,一碗热腾腾的饺子,都令王维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他怎能不——(配乐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拓展引诵: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它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呀,我们可以想象: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他乡求学的孩子们,会在心底默默地念起:——

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打工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

每到国庆节,远在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会面向祖国深情地说:——

三体验不能回乡的无奈之绪。

、王维离开家乡已经两年多了,此前每年的重阳节王维都是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度过的,那又是一幅怎样其乐融融的情景呢此时王维孤孤单单,一个人坐在异乡旅店的窗前,看见长安街上的人们团团圆圆热热闹闹过节,他思绪万千,他的心已经飞到家乡去了。同学们,愿意和王维一起回忆一下那久违的画面吗让我们闭上眼静静地想一想。(指名汇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家乡亲人的一举一动那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却不能真实地拥抱、交谈,这种痛苦的滋味令人心碎啊!王维只能面向东方,含泪吟诵——(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出示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亲人们团聚在一起,又会想些什么呢?的确,家乡的亲人又何尝不在思念着王维啊!登高远眺,无限的牵挂、担忧、思念涌上心头,他的亲人们一定也会面对西方,大声喊出——(读)“遍插茱萸少一人”。

、角色体验。

()如果你就是王维日思夜想的兄弟,你在登高时会怎样思念自己的兄弟,在心里会对兄弟说些什么

()哪一位愿做诗人王维,你想对你思念的、同时也在思念你的兄弟说些什么呢

四、情境渲染,背诵古诗。

、师:学完整首诗,再来看看“忆”,单单只是回忆吗?“忆”怎样解释才更为贴切呢?(思念)

、师:既然诗人如此思念亲人,为什么不回去呢?(出示创作背景:诗人当时只有十七岁,正想在长安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理想。)

、师: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思念如美酒越酿越深,才会写出思乡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才会诞生思乡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诗人王维独自站在异乡的窗前,面向家的方向,深情地吟诵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诗人王维独自登上异乡的高山,回想遍插茱萸的团圆场面,大声地吟诵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佳节,诗人独处异乡,遥望蓝天,不由自主地高声吟诵起来:读全诗。

夜晚,明月高挂,诗人又一次低声吟诵:读全诗。

五、总结寄语,拓展阅读

、同学们,诗人用了短短的个字,将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情感曲折有致地展在我们的面前,虽然间隔了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依然是那么感动,这就是经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老师还准备了几首思乡思情的诗送给大家播放配有插图的几首思乡思情古诗——王维《杂诗》、张九龄《望月怀远》、杜甫《月夜忆舍弟》、王安石《泊船瓜洲》),希望同学们课后找到这些诗细细品读。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倍思亲

  独兄弟

少一人

资料提供者: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下载
·小学语文备课中心
·小学语文试题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下载
·小学数学试题下载
·小学数学课件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