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对话,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体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话存在的问题 一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对话。 二是以少数学生为中心,多数学生当听众的对话。 三是没有中心,没有主题的对话。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有效对话的意义 (一)践行新课程理念,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样,“对话式阅读教学”便成为语文课程改革及其实践研究的重头戏。 (二)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传递式学习,实现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需要。 “对话教学”的理念是先进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目前,“对话教学”更多的是一种理想追求,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语文学科的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和传统的语文教学法的束缚,在现行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课堂教学中“主体与文本的对话”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出现了忽视文本甚至丢弃文本的倾向。 (三)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基本模式和各种有效策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的需要 。 一方面,教育研究者的理论研究在吸纳各国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得到了不断的修订和发展;另一方面,教学实践的研究却显得成效不足,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从教师研究的角度出发,立足于课堂,以教学的实践、观摩和评论为主要手段,开展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有效对话的途径 (一)师本对话 所谓的师本对话,就是指“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在这一对话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探询“作者的笔法特点、写作思路及表达的情怀”。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参的提示作用。虽然语文教师接受过正规的教学培训,有相当的文学积累,也有相当的教学经验,对各种文体的特点已有相当的认识,教师在初读课文后已能掌握文章大意、了解课文篇章结构及作者大体的思想感情等粗线条的内容。 (二)生本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学生单凭自身的理解能力难以完成与文本的有效对话,这就需要有教师的引导。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主要也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的过程。 首先,作为教师,必须翻来覆去地读,先学生之前与文本对话,取得亲身体验,然后才能再借助文本与学生“对话”,指导“对话”。其次,作为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时,除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外,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只有通过熟读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情和见解。同时,朗读对语言的积累也为长效对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在教授《听听,秋的声音》时,利用多媒体朗读,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学生自己去尝试着读出那种秋天的美的感情。《陶罐和铁管》的对话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对话表演,体会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说话时的语气。讲解只能让人知道,朗读却能让人感受,朗读也富于了作品生命。学生通过朗读,内化语言文字,消化、吸收最后可以增加到自己的阅读储备中去。 (三)师生对话 在有效的阅读对话中,教材是凭借,是对话的资源,学生才是主体,学生的发展才是中心。因此,为了刻意突出“人文性”,刻意突出“主体性”,刻意突出课改的精神,教师该问的不问,该讲的不讲,该引导的不引导,片面地理解了对话的实质。教师的适时点拨、引领,使学生在对话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升了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思想的启迪,这样的对话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学生的认识有了升华。 (四)生生对话 有效的生生对话是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也要留给学生足够多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要说明自己思考的结果,而且往往为了说服同伴,还伴随着想要说明自己思考的过程、方法和策略的欲望”,虽然合作交流的内容应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学生会在这种说服说明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热闹的课堂不一定会有有效的对话,但有效的对话却往往驻足于热闹的课堂。让我们处理好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让有效对话真正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资料提供者:贾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