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语文百花园 学习撰写倡议书 教学教案设计 (S版五年级上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在参与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学习撰写倡议书。 2、引导学生依据习作题目和文字提示打开思路,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取习作材料。 3、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游览顺序,抓住主要景物的特点写下来。 4、倡导学生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 教学过程: 一、学习倡议书。 1、结合学生的调查数据,帮助学生归纳调查收获。 2、依据调查结果和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倡议书给写给谁(部门),写些什么内容? 3、读书上例文,明确格式。 明确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的位置和写法。 二、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阅读本单元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你是否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些美妙的文章,引领我们观赏了一幅又一幅内涵丰富的画面。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介绍出来,然后彼此交换阅读,从中增加见识,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下面,就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哪次游览印象最深? (二)回忆游览顺序,以此确定文章思路。 1、从阅读中感悟文章的序 同学们在以往的习作中,了解到,文章要言之有序。那这篇习作,如何达到这一点呢?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生:我认为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比如《海上日出》的2、3自然段就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景物的变化的。) (生:我觉得应该按我们游览的路线来写,先到那儿,再到哪儿。一一写出来。) 是的,在游览中,我们是移步换景,随着观察点的变化,映入眼帘的景物也在发生着变化。 如叶圣陶爷爷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按游览顺序这样安排了文章的写作思路: 金华城——罗甸——山路——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如此这般,游览顺序一目了然,文章层次清楚明白,不是就符合了言之有序的要求了呢? 2、现在,我们细细地回忆一下,当时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先后到了哪些景点?然后自主选择在括号里填一填。 ()()()() 3、讨论。 如果一次游览去了五六个景点,在文章中是否需要一个不落地写出来?为什么? 对,在尊重游览经历的基础上,要有选择地写一些景点和景物,不必面面俱到。 (三)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 在游览中,景点中的景物是最吸引人眼球的。这些景物可能是自然景物,也可能是一些人文景观。无管那种,只要你感觉它是这处景点的代表作,是你喜欢的,那么就应该好好观察,并在习作中抓住其特征进行具体描写。 如何把景物特征写的具体形象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1、描写景物的色彩。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色彩。用语言再现景物色彩,将会使读者犹如亲眼所见。 演示文稿出示: (1)天空中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2)夜丁香的茎是棕色的,十分坚硬,好像是自卫的武器。瞧,那碧绿的叶子,犹如块块透明的碧玉雕琢而成,绿得可爱、诱人。 2、描写景物的形状。 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事物。只要仔细观察,你一定能捕捉到景物的与众不同之处,而景物的形状就是你不可忽视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写假山石形状的奇特: 湖边有许多假山石,人们可以坐在上边歇息。这些假山是多么奇特:有的像一只怒吼的雄狮,正准备扑向猎物;有的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坐在荷叶上,“呱呱”地唱着歌;有的像白玉无暇、亭亭玉立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上面两段话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护栏”上的图案和山石的各具神态。 (四)通过回忆,把握住景物的特点和写法。 填表: 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方法和途径 (五)学生自主习作 (六)自查互评,修改完善,展示共赏 1、轻声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修改。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赏。 资料提供者:
|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