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第八册第23课《画杨桃》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浙教版第八册第23课《画杨桃》教学设计 余姚市小曹娥镇中心小学 叶建松 教学目标: 一、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二、体会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 三、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四、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说话。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画杨桃》,读题。(出示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杨桃是什么样子的?) 3、老师准备了一些杨桃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了这些杨桃,你想说什么?还有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接下来就请大家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感受深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谈理解。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集体合作,理解内容。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大家从课文中找一找原因,可以小组合作。 2、交流。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位置不同,看到的不同,你能举个例子吗?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为什么会这样?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4)“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子,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什么是“叮嘱”?谁在什么时候叮嘱过你,叮嘱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爸爸的话的?什么是“想当然”?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想当然”? 3、我老老实实地画,却换来了同学们一阵嘲笑,读读同学们的话。我心里会怎么样?想些什么呢? 4、老师是这样做的吗?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找找。 课件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为什么要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什么是“审视”?你能表演一下“审视”吗? 5、当老师问大家的时候,同学们这样回答,是带着怎样的语气的?(嘲笑)我们读读。 发挥想像,当时我的心理会怎么样?想些什么? 6、(课件出示)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这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怎么会断断续续的呢?他的心理会想些什么?(很惭愧)读一读这段对话。 7、同样一个问题,同学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用上因为……所以) 8、如果你是这位老师,这时你想对你的学生说什么? 9、我们来看一下,“我”的老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生读该自然段。) 什么是“和颜悦色”?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 有没有人对你说过,或你对别人说过“不要……要……”,说一说。 举例子说说什么是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10、老师的话,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觉得对你有帮助吗?背一背你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话。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谈。课文中共有几个人物,你最喜欢谁?谈一谈。你在生活中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吗?有没有这样的事? 2、读。老师学完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出示: 3、编。学生自编学完课文后的一则格言,写在书本插图五角星旁。交流。 4、小结:当别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妄下结论,认真分析,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 资料提供者:
|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