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观念 班主任工作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班主任论文 手机版


 

小学生是刚刚从无纪律约束的孩童过渡到有组织有纪律有集体阶段的学生,保留有较多的原始天性,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给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在教育工作中,为了更有效的教育小学生,让学生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逐渐向自主学习的转变,培养集体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尽管小学生的学习有较多的缺点,但仔细观察,他们还是有一定的优点。要让学生向自主学习的转变,首先要深入分析小学生学习的优缺特点。他们的主要缺点:一是被动的学习,二是不稳定,三是持久性较差。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结构是不成熟的、稚嫩的,对待学习也和对待其他事物一样,是以兴趣和快乐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因而造成以上三个方面的不足。主要的优点:一是具有较强的模仿性;二是具有很强的群集性。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就是从突破口入手。他们这种模仿性和群集性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那么怎样才能从这个突破口引导他们向主动性和自律性的转变呢?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首先,要树立一个集体荣誉感的形象。因为他们本身具有的群集性,所以他们比较喜欢在集体中能得到心里上快乐,比较注重群体带来的兴趣。但是一开始他们并未意识到集体荣誉这样的概念,也是无集体观念,在他们意识当中也就没有形成集体荣誉感。要使他们逐渐有集体荣誉感,就得从他们的感性认知上下功夫。比如:每周流动红旗、举办各种竞赛、各种评比活动,各种趣味游戏活动等等。通过这样一些具体事情,这样,他们在感受到乐趣的同时也慢慢地融入了集体。当他们成功的完成某个任务后,就明白了只有整个小组的同学团结协作,才能取得胜利。这样他们就逐渐感受到集体带来的荣誉感,逐渐树立良好的集体荣誉的形象。当在他们逐渐感受到集体荣誉带来的乐趣后,就会慢慢地形成集体观念,开始从这个过程中自觉地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事实上也是如此,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形成集体观念。以我校的每周“流动红旗”为例,本人在学生当中描述一个得到“流动红旗”的班集体的荣誉形象。强调得到“流动红旗”是班集体之中与每个人密切相关,失去也是与个人行为有很大关系。鼓励他们从自我的行为当中去争取本班的集体荣誉,较好的激发他们的群集性。再通过各种表扬和鼓励方式来调动他们的模仿积极性。时间一长,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形成不同程度集体荣誉的行为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他们原来无集体观念意识状况,并且发现他们都会按一定的认知当中自我约束,自我提高。上个学期,我班在低年级组中每周都得到“流动红旗”。每到周一颁发流动红旗的时候,同学们都非常地高兴。他们从这里感受到了集体荣誉带来的乐趣,于是更加自觉的维护和执行。尽管他们本来很不稳定、很好动、很被动。但是他们开始在改变自己行为中享受集体带来的荣誉感。会逐步约束自己,并向积极健康方向转变。

其次,要规范集体荣誉的行为准则。规范他们的行为准则,就得从他们的模仿性重点着手,以做得好较好的同学或者其它班同学的行为做为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去引导他们向良好方向转变,在他们的转变过程中又加以鼓励,得到鼓励的学生就会产生荣誉感,从而又在学习当中更为努力接受纪律的约束。从不好向好转变,好了向再更好的转变,这样就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之中。他们在外部条件的触动下,一部分学生先进行了行为模仿,带动更多学生的模仿。这种模仿行为会在全班蔓延开来,人人争取做好榜样。这个时候,慢慢地诱导学生向主动的、稳定的转变,他们就更能接受学习教育。但是行为准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要做行为准则的规范,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而且有进还会出现倒退的现象。有关专家做过实验,一个小孩的不良习惯一般要连续21天不断重复地强调纠正,才能改变。如果有一天不纠正就要用7天来补。绝大部分学生都会有不良的习惯。改变这些不良习惯来适合班集体行为规范时,总有一些难度。因为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五天,每周就有两天不在学校,所以在学校要加强这个规范的执行,最好能够与学生家长共同监管引导学生,使其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但是事实上,很多家长并不能与学校共同来完成学生不良习惯的纠正,所以很多学生的不良习惯改变会是一个比较长期过程,我们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思来引导学生向规范行为的转变。

其三,要利用集体荣誉约束不良的行为习惯。在规范行为准则中,抵制不良习惯行为是很关键的一方面,仅靠老师和学校方面的监管还不足以让学生回到端正地行为,如果能让学生相互监督,相互敦促会起到很好地效果。由于小学生具有群集性,他们在一起学习、游戏的时间比较多,随时可以进行相互监督。但是如果让一个学生的个人行为去纠正另一个学生,其效果不会理想,因为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生不会有什么威信可言。不过,如果一群学生为了大家的利益和荣誉对某一行为或者某一个人而言,就有足够的力量影响这个行为或者这个学生。这也是集体力量,培养学生们维护班集体的荣誉感,发挥他们之间相互监督的积极性,更有利于约束他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实践过程中,这样作用和效果非常地明显。比如在每天的文明班级检查中都有一项是卫生检查,教室不够卫生就挨扣分,为此学生都能积极打扫,但是保洁工作就做得不够好,乱扔垃圾的现象偶尔还是有的,如何纠正学生的这种不好的习惯呢。我跟学生说,你们打扫容易吗?他们会说不容易。那么,我们应该让我们的教室保持整洁,这样下次打扫就容易了,而且打扫得那么辛苦,因为某一个人不小心丢了垃圾挨扣分,多不值得啊。学生们都赞同我的话。于是我就让学生们相互监督、提醒;甚至只要看到哪里不整洁都能及时的打扫。慢慢地,学生就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只要平时多强调行为准则,引导他们对不良习惯地抵制,他们就会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公然对不良行为习惯的攻击,由此来约束不良行为。但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不要让这种集体约束变得冷嘲个别学生的跳板,也不能让这种集体约束变相挖苦个别学生。在现实的班集体当中总会有个别学生比较不稳定,影响班集体荣誉会更大一些,容易引起大家的排斥。所以引导学生们相互监督只能针对事不能对人,达到监督作用就鼓励他,让他回到正常的状态;如果这种约束反而造成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适得其反。

其四,引导学生们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增强集体观念。团结就是力量,一个班集体观念强不强,直接影响一个班的利益和荣誉,更是直接影响他们由被动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因此,集体观念的强弱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们团结友爱,相互帮助是增强集体观念一个重要途径。在现实教育工作,老师应该为学生以下提供几方面的条件和环境来凝聚学生,增强他们的集体观念。一是制定一些共同奋斗目标。比如:争取“考试排名全校第一”、 争取“先进班集体”争取每周“流动红旗”等等。这些共同的目标能够培养他们之间的团结。二是举办一些具有团结意义的游戏或者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团结的意义。三是让学生参加一些助人为乐的集体性活动。比如去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或者学生当中有谁有些小困难,让他们共同努力去帮助,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从这几方面的培养来增强集体观念会起到很好作用。

  集体观念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在教育工作中能起到很好促进作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有更大的帮助。每个学生都不能离开班集体而独立存在。培养集体观念与学习成绩与思想道德息息相关,在小学生中犹为如此,培养集体观念是改变小学生自律差,不稳定的有效方法,更是转变小学生不良行为和提升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资料提供者:李花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下载
·小学语文备课中心
·小学语文试题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下载
·小学数学试题下载
·小学数学课件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