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芦叶船教案示例 (S版四年级上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2 芦叶船 教案示例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回忆了童年与伙伴们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和长江里的事,记叙了芦叶船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想象、无限的希望,也给“我”留下了永久的记忆,表达了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朗读、自主识字、合作探究、互相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蜘、蛛、桅”等生字,会写“横、竖、蜘”等字以及课文中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主 备 案 个性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有的还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试着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老师引导: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感情,这就要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需要同学们善于提问题,因为任何的“懂”都是从“疑”开始的。那些有助于你读懂课文的问题,也就是疑问,就是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童年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课后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一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四人小组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说得有道理,老师就应给予肯定。) (让学生在读中,在交流中,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感受他们当年的乐趣。作者童年的生活乐趣,还在于这小小的芦叶船装载着他们儿时的丰富想象,开向长江,开向大海,开向未来。)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预设: 生A:我感到他们能用普普通通的芦苇叶做成大篷船、小舢板,还可以做成三桅帆、五桅帆,真是多种多样,手艺高超。 生B: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但是在这简单的生活和游戏中,他们不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在想象中自得其乐。 生C:作者在如此简单的生活中,只是用普通的芦叶做小船玩儿,却感受到如此丰富的童年生活乐趣。但是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儿童所缺少的正是这种乐趣,这不能不让我羡慕、向往。 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课后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无尽的想象,无限的希望。) 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么有趣的画面,你能把课文连起来用情、用心地读一读吗?(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作业 1.理解句子(课后练习3)。 2.课外阅读《芦苇》和《风筝》(见四年级上册的《语文同步读本》)。 探究活动 课后自学实践 课下自己也试着折一只小船放到河里,看看会产生什么想法?把你的感受写一写吧。 资料提供者:祥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学期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