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反馈形式 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nbs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担负的重要任务就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高年级语文教师都知道,在检测中除了“作文”这个难点外,另一块难啃的骨头恐怕就要属“阅读题”了。这道大题为什么这么容易丢分?解词也好,理解中心句也罢,甚至是到文中去找答案这样白给分的题目,学生是照错不误,分数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被扣掉了。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开始着手从反馈形式的设计与运用入手。反馈形式多种多样,要根据自己的学生具体情况而定。 课前根据学情制定反馈形式 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甚至思维与发言习惯心中有数,备课时才可能会得心应手,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反馈的形式。教师根据学情来制定反馈形式,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引导与点拨。 课中根据学情调整反馈形式 课前分析学情,教师是处于假想状态,分析可能会不准、不充分。在课中也要分析学情,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同层次学习的需要,对于反馈形式进行调整。 (一)根据学生差异选择反馈形式。 作为老师在课堂上处理问题时绝对不能一刀切,要因人而异,分层对待。在优生回答完后,我一般都让中等生或个别生再回答一遍,看看他们是否听明白了。或者让这些孩子有感情地朗读,然后给以积极的评价,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还可以让同桌或四人小组内再互相说一说,达到互相启发、强化理解的目的。 (二)根据课堂生成选择反馈形式。 课堂的魅力就在于它是动态的,不可全部预知的。我们现在都知道要重视课堂生成,随生而定教,而不是一味走教案。 (三)根据学生学习情绪选择反馈形式。 学生的眼睛是个标志。当老师的目光碰不到他们的目光时,说明学生此时学习情绪肯定不佳,注意力不够集中了。此时,老师再往下讲也没有多大意义了,应当选择一种可以调动学生兴趣的反馈形式,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们可以利用语文课及教师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注重学法指导后的反馈,及时引导消化吸收。 语文课堂上,老师就要把读书与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我认为尤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方法时,一定要重视学法指导后的反馈,及时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教师对于每一种学法的指导形式一定要细致入微,并且要不断巩固,直到我们的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为止。 (五)注重学习重点的反馈,及时强化巩固要点。 每个学生的听讲情况是不同的,记忆与理解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堂课下来,学生对于课文的重点是否明白,到底听进去吸收了多少,老师对于这些一定要有反馈的意识。 课后调节回授反馈形式 课后,并不意味着这篇课文就学完了,没有处理的必要了。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学生朗读、询问、作业和练习等途径,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即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点是否掌握、能力点是否达标,看看有没有必要再一次回授。调节回授是给学生一次再学习、再掌握知识点的过程。同时老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度、难度和速度进行检验,及时调整信息输出的方法,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课堂教学协调一致。 资料提供者:张玉娜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