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下,上至教育领导,下至第一线的教师,都在为新课程的改革而努力。作为第一线的教师,处于新课程改革的浪口风尖,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式的要求,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而准备好每一节语文课,通过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必须反思的问题。在这里,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 一、课堂上必须有情感。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 1、要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就要入情。导入要有情感 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拂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当我走进课堂,教学新课时,我仿佛觉得自己来到一条清澈的小河边,那样的明亮、清新。从新课启始,就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于是孩子情感的小河水荡漾起来,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这就要求教师要准备一个好的导语,好的导语是一节课上好的前提,有了好的导语就为以后课程的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好的导语我认为不只要附合课文内容,最重要的是要蕴含着情在其中。在第一节课的开始就把学生的情感引入其中,从而使得学生在以后的课程中步步深入。 当然导入也要有针对性,能潜在的为教学服务,如家乡的桥我设计导入问题:你最喜欢家乡的什么地方?激发爱家乡的情感,拉近距离,也为最后学完课文写家乡打基础。盘古开天地以播放动画片导入,学生必定兴趣盎然,而且很自然就知道什么是神话,不用多说。还可以游戏导入,说词对出反义词,结合渗透了课文,又提起学生兴趣。 2、把握兴趣,注重激发情感。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葡萄沟》一课在优美语言导入后启发:葡萄沟,同学们想看看吗?那么在没看到葡萄沟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我想知道葡萄沟究竟怎么样?”“我想知道它的名字为什么叫葡萄沟?”……在互动中,学生提了问题,又能很想步入课文,再来指导学习,这就可以说明,把握好兴趣,能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鸟的天堂》这篇课文通过对鸟的描述,表现了主人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把学生带入作者情意和文章的内蕴中:“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你喜欢吗?为什么?”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此时对鸟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得到升华。 二、优化课堂情景,创设互动合作点。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善于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环境,还要创设课堂互动的合作点。 1、创设“质疑”的情境。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地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创设质疑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意识,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专注到学习中来。然后引导学生将自身置于所创设的学习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带着求知欲望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不断地迎接创新的挑战。 质疑的方法有:课题质疑,如《穷人》看课题质疑,结尾质疑〈青山不老〉最后一句:我感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学生质疑,…在到课文中去学习感悟,抓住文中几句来质疑,如《鸟的天堂》,找到带有鸟的天堂的字样有四句,然后引导发现,质疑,为什么有的带了引号,有的没带。这也是理解最后一个重点句,重点问题所在。然后展开教学,最后学完了还要回到问题上来 。不同的课文细心就会发现学生质疑点所在,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师一定要创设好质疑的情境。 2、创设“表演”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一切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的互动要做到人人参与,互动面要尽量广,不要只局限于一部分优生和教师对答互动,而要顾及到中下水平的学生。在表演中,教师只能做一名普通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如这些课文《坐井观天》《纸船和风筝》、《我是什么》《铁罐和陶罐》高年级的作文说明一种电器等,通过表演, 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习兴趣,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3、创设自主的学习空间。 新课程强调教材的开发性,教材的空间,就是留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创造的空间。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一理念呢?我认为教师的创造性实际上是学生创造性的诱因,学生的创造性是教师创造性的集中体现。 当然这不是全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个人有自己的长处,那就发挥长处让语文教学发出灿烂的光彩。 注意新课标对各年段的要求,既要努力贯彻,还要注意年段的衔接,如:新课标对默读的要求…….对理解词语的要求…… 语文教学离不开各种读: 师生合作读, 指明读 齐读 分角色读 默读 小声读 当然读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语文教学要贯穿学习方法的指导,如理解词语的方法,背诵课文的方法,能读出感情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生字的方法等 简单的说,一堂语文课方法就是:语汇积累、语言感受、品位想象 资料提供者:杨秀清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