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感情。《争吵》就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勇气认错的矛盾心理,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那么, 

    如何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呢? 

首先,要抓住人物语言、神情、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如文中“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从动作描写中可以体会到克莱谛的内心活动,对“我”行为的不满。 

    其次,在进行心理描写时,要注意所写的心理必须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假如让孩子表现出成人的心理特点,那就不真实,不能令人信服。 

怎样写好文章结尾 

结尾与开头一样,是文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由于它的特殊位置,在文中有特殊的作用。常写作的人对它特别关注,古人曾说过,写文章应讲究“虎头”“猪肚”“豹尾”。这个“豹尾”说的就是结尾要有力量。确实,如果文章结尾收得好,文章就显得“言尽而意无穷”,力量无限,让读者回味很长时间。相反,拙劣的结尾会使人读罢索然无味,觉得不够劲儿。 

《一只贝》看似自然性结尾,实则不然。“啊,那贝壳呢?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这句话绝非作者的随意之笔。当人们看过大珍珠后,想到了这只奉献大珍珠的贝。可这时候,它却连壳都消失了,它牺牲了自己却奉献出那么珍贵的东西。这样的结尾会使人们、使读者对这只贝和对像这只贝那样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做出奉献的人产生更深的敬意。 

要想写好文章结尾,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一、 是自然性结尾,即事情叙述完了,文章也自然而然结束了。这种方法清楚明白、显而易见,也能点明意义,利于表达中心。如“我对月亮一笑,跨进屋里,钻进被窝,甜甜地睡着了”就是自然性结尾。 

二、 是总结性结尾,即把文章的内容加以总结,使人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总印象。这种结尾有时可以直接把中心思想写出来,有时还可以发表感想。如“通过实践,我觉得这些知识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只有把书本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三、 是启发性结尾,即含蓄的结尾,启发读者去想象和思考,比直接说出来更有意味。看上去可以继续写下去,但不往下写反而意义更深远。如“离开吴先生的住宅已经很远了,但他老人家的亲切教导,仍在耳边萦绕。” 

结尾最常见的毛病是“虎头蛇尾”和“画蛇添足”。前者指“草草收兵”的结尾,与漂亮的开头相比,显得很无力;后者是指明明事情已经讲完,还要多此一举地硬加一段话。应此,写文章是要避免出现这些毛病。 

学会运用联想手法 

联想是一种写作手法,指由一种事物想到与其相关联的事物。《芦叶船》第4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中都运用了联想手法。第4自然段从“找不到的”,联想到“已经远航了”;从“靠在岸边”,联想到“进港了”,表现我们在联想中自得其乐。第8自然,从竖河通长江,长江通东海,联想到“我们的芦叶船,是不是也漂到东海了呢。”从而看出一个天真儿童的遐想,更表现了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联想可以使写作的空间更为广阔,尤其许多难以描摹的事物可以借助它表现出来,让人感到具体易懂,不抽象、不枯涩。那么,怎样恰当地运用联想手法呢? 

     首先,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任何联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客观存在的事物引起的。因此要掌握你所要描写的事物的本质特征。然后发散地想象:眼前的事物使你想起了什么?给了你什么启示、启发?还有哪种事物与它相似?这两种事物有什么共同点?如面对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可以这样联想:由烛光给我们带来光明,想到老师传播文明,给我们智慧;由烛光照亮前进之路,想到老师点燃理想之火;由蜡烛燃烧自己,想到老师无私奉献。面对饱满低头的谷穗,联想到越是知识丰富越是谦虚谨慎的人。面对满树的花朵,联想到“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在向我们点头、微笑”。再如,当小红看到别人过生日吃蛋糕,就会想起她已经去世的奶奶。奶奶生前最疼爱她,每次她过生日,奶奶都会做蛋糕和许多好吃的 

    运用联想手法要注意:联想不仅要合理,而且要与中心有关,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 

 

 
资料提供者:尚信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数学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
·中学语文视频
·语文试题下载
·数学试题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