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9、鲸 一、教学要求: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认识鲸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 二、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①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0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右半边的笔顺是。 ②认识生字后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说说。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三、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1.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①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 ②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是太大了,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加以说明的好处。 ③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④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小描写得非常具体。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讲解课文。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组研究了鲸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鲸,并围绕一个方面有重点地汇报鲸的研究成果。 二、齐读课文,全班研讨。 1.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读一读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点 都吃鱼虾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小鱼小虾 吞进 吃的多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大鱼海兽 咬住 凶猛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2.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自习第六自然段,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3.轻声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小结: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鲸的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1)鲸的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请采用你喜欢的方式来介绍:(2)作者用哪些方法来说明鲸的生活习性?列数字、举例子、比较法、打比方。 三、再读课文,总结说明方法。 1.刚才我们美美地当了一回研究员,我们知道了鲸是哺乳动物,而且还了解了鲸的生活习性。作者为了给我们介绍鲸,用了很多说明方法。引导学生看板书说出说明方法: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2.结合文中一处内容,让学生谈谈作者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或者告诉我们什么?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板书: 体形特点 像鱼、大、长哺乳动物 演变过程 用肺呼吸 胎生 种 类 须鲸 齿 鲸 生活习性 吃食 呼 吸 睡觉 10. * 松 鼠 一、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知道松鼠是一种很讨人喜欢的小动物。 2.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培养学生学会鉴赏和写说明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生物的兴趣。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看看,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新词。 ①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新词,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②自由朗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2.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进行发言 1.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学生很容易找出答案。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多人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驯良:从在高处活动、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是从活动的范围、时间、吃食物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乖巧:从过水、警觉、跑跳、叫声以及搭窝、窝口设计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最后写繁殖、换毛等方面是补充说明其习性。 五、布置作业。 1.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读读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2.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11、新型玻璃 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二、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课时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玻璃有什么作用吗? 2.教师板书课题点明“新型”。“新型”是什么意思? 3“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课文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生字,齐读课文。 1.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2.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注意要读准字音。 (“看守”中的“看”读kān;“粘在一起”中的“粘”在本文中读zhān,“调节”中的“调”读tiáo) 3.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难写的生字。 4巩固练习,检查学生生字掌握的情况。 认识生字后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和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5.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请大家拿好书,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文,要把生字读准。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画下来。 (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吸音玻璃。) 2.这几种新型玻璃,课文是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介绍的? (课文是从1.2.3.4.5自然段中介绍的。) 3.第6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新型玻璃在现代化建筑中所起的作用和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讲解课文。 一、复习回顾 1.复习词语。 2.课文介绍了哪几种玻璃?你设计了哪些玻璃? 二、齐读课文,全班研讨。 1.老师导语引入:“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罪犯。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报的警吗?” 请大家快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从中找答案。 2.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3.在学生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用途?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指导朗读句子。(“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4.思考:这句话中用了几个“可以”说明了什么?四个可以说明了这种玻璃的用途广泛,你能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用上“……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说一句话吗? 三、利用表格,自主学习 1.除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新型玻璃呢?请同学们分组制作一个表格。分组读书讨论,要求:读课文,画特点,想作用,填表格。 2.让同学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新型玻璃名称 特点 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 玻璃中夹一层金属丝网 防盗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藕断丝连 高层建筑采用,安全 变色玻璃 反射阳光改变颜色 调节室内光线 吸热玻璃 使房间冬暖夏凉 阻挡强光和冷气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闹市临街建筑物采用,减少噪音 3.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藕断丝连”的意思?变色玻璃是怎样随着阳光的强弱调节室内光线的? 板书,小结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这些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呀! 四、课外延伸。 同学们,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你想设计出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呢?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创新想象,让其充满自信。 五、布置作业 举例说一说,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2*假如没有灰尘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二、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⒈出示诗句:“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3.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二、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2.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3.交流: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三、齐读课文,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2.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⑴灰尘的特点:①小。从哪儿感受到?②来源于土壤和岩石。③在空中飘浮。⑵灰尘的作用:①反射光线。②反射光波较短的光线,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③灰尘具有吸湿性能。⑶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出示句式: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__________________。 四、再读课文,习得方法 1.从第4-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细细品读,用“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____。”这个句式来说说灰尘的作用大。 2.交流汇报。第四自然段通过“削弱、变得柔和”等词语的理解来突出灰尘的重要作用。第五自然段抓住“怪脾气”“喜欢”这两个词语,明白作者将灰尘赋予人的性格特征,把灰尘的特点写得非常生动传神。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明白作者采用层层推进的写作方法,突出灰尘的重要作用。 ⒊读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哪些说明方法? 五、布置作业。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2.小练笔: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短文。⒋推荐阅读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 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三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课外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用表格式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制作表格和《日积月累》。 一、谈话导入,自行填写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说明的方法,你能填写一下这张表格吗?(课文中涉及到的尽可能都填上。)除了这四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好的说明方法?试着填一填。 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总结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上,在学生交流完上面的表格之后,再组织学生进行系统整理,按照书上提供的表格形式自己制表填写。[采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收获进行发布,使学生的认知得以强化,思维得以发展。] 二、阅读小诗,领会特点。 1.读读日积月累中的《四时之风》这首小诗,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 2.这首小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和你的同桌说说。(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只要能大概知道诗句的意思即可。) 3.四时之风各有什么特点? 4.你还知道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吗?向大家推荐推荐。 5练习朗读,并熟读成诵。 三、布置作业。 1.填写文中表格。 2.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四时之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外书屋》。 一、默读“课外书屋”的介绍,明确阅读要求。 1.你喜欢《森林报》吗?挑选你印象最深的章节介绍给同学听。说说作者是怎样把它写得形象生动的。 2.除了《森林报》,你还阅读了哪些科普文章?谈谈你的读书收获。 二、建立班级科普读书角,开展科普阅读活动。 ⒈向学生推荐类似的科普性、说明性读物,引导学生到网上去搜索,让学生去阅读,并利用专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丰富相关知识,了解作者如何观察、探究、说明事物的特性。 ⒉建立一个科普读物图书角,举办课外阅读活动,在阅读实践中感悟基本的说明方法。 13 .钓鱼的启示 一、教学要求: 1、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心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3、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与学生共同理解“启示”一词的含义。 3、读课题,从题目中,你提出哪些问题?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自学生词新词。 3.自学检测:A.认读生字与写字。B.体会词语的含义。C、汇报预习情况。 三、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想想,课文哪部分写了钓鱼,哪部分写了启示? 2.再指名分段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个别学生不能准确理解的词进行处理) 四、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1.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分小组合作学习) 2.品读“钓鱼”请用心读课文的钓鱼部分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分析课文。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板书:钓鱼、放鱼)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由调到鲈鱼的喜悦到放了鲈鱼的无奈。同学们表现的都很积极,相信这节课同学们一定能表现得更出色。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初读质疑。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划出来。 2、读读启示,提出疑问。 三、自读自悟,解疑。 1、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 四、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1、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鱼”还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理解“诱惑人的鱼”特殊的含义,教师点拨:荣誉、权力、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诱惑?作者会怎样抉择?举例说明。 3、小结:真因为这样,所以——(引读:“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4、可以说,当年他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威严,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现在的选择却是——自觉的,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因为——他已经在从小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写法上你学会了什么? 2.做人上你悟到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13 钓鱼的启示钓鱼——得意 急切放鱼——乞求 无奈获得启示 教学反思: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一、教学要求: 1.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成语辞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14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在组内交流读书体会。(可在书上做上记号)(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 3.学生读后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研读课文,见解交流。 1.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提问预设:(1)为什么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2)怎样理解“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而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的含义。(3)父亲的教导为什么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四、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千万不能灰心,首先要有决定去走另一条路的信心和勇气,这不仅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 五、拓展总结。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在困难面前另辟蹊径时,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资料提供者:尚信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