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课文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手机版 | ||||
一、教学要求: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一难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掌握课文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同学们,雨果曾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我们引以为荣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人们梦中的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是怎样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正音,学习生字。 三.细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书,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⑴针对第二自然段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指什么?(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这里指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②结合学生回答。(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 ⑵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①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指名读第三自然段)②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自己潜心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③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④请同学谈一谈,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你脑海中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谈,感悟重点语句。) 3.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欣赏、自豪、赞美之情。 四、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人们梦中的圆明园只有这些宏伟而精美的建筑吗?不!远远不止这些,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圆明园,欣赏我们的圆明园。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讲解课文内容并总结全文。 一、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在圆明园前填一个词。( )的圆明园预设词语:举世闻名、金碧辉煌、诗情画意、建筑雄伟 2.过渡: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教师引读,学生齐读。) 二、深入领悟圆明园的历史文物。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 2、“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哪些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3、圆明园中的文物到底有多么珍贵,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圆明园是世界上最雄伟、精美的皇家园林。园内珍藏着不计其数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金银珠宝,青铜礼器,古玩陶瓷,价值根本难以估算。仅原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4个生肖铜首,2000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人民币。) 4、这些价值连城的“圆明园”中的文化瑰宝飘零在世界各地的还有很多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一说。 三.研读“毁灭”,激发情感。 1.引导:这“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梦中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2、读了这段文字,你是怎样的心情?(愤慨、痛恨、痛惜……) 3、请读一读让你感觉到愤慨、痛恨、痛惜的语句,读出你的感情。 4、同学们,圆明园中化为灰烬的是什么?(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华民族的尊严。)这一切都在熊熊燃烧了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损失吗?(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体味“不可估量”的损失。 1.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2.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估计。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惨重的损失。) 3、这一句话,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痛惜、痛恨、悲哀) 五、回忆课文,感悟写法。 这篇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这样写可谓匠心独运,课文大量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可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豪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更能激发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爱。)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第2及第4自然段。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宏伟建筑……不仅……还有……举世闻名 奇珍异宝 教学反思: 22、狼牙山五壮士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三、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一、 揭示课题 (一)谈话引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板书课题。 “狼牙山”在哪里?“壮士”指什么人? 二、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一)默读预习要求,联系课前预习,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1.这五名战士是怎样完成任务的?结果怎样? 2.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3.课题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他们的精神?什么精神? (三)自学课文。 1.投影表示自学要求,指名读。 2.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练习说段意。 5.分小组学习,讨论重点词语和分段情况,练习说段意。 6.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7.画出你认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8.分段,说段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指名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哪些段落写得详,哪些段落写得简略。 三、质疑问难。 四、作业: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段落比较详细?哪些段落比较简略?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为“五壮士? 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二、自读课文,讨论交流。 1.五位壮士的勇敢和壮烈表现在他们引敌上山、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上。 2.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3.找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词句,从他们不同的神态和动作你感到了什么? 4.同学们带着满腔的仇恨,一起朗读课文。 三、分析课文的第三部分。 1.讨论回答:他们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3.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4.课文的第四段写五壮士在峰顶歼敌,没有了子弹,他们就用石头砸,更表现了他们的勇敢和壮烈。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分层 (2)在峰顶歼敌是从几方面来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5.五壮士最后英勇跳崖,这是多么悲壮啊! (1)哪些词语表现了五壮士的英勇悲壮? (2)讨论回答:说说“屹立“的意思。 五壮士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为什么说“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华夏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桑,正是这些大气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外来侵略感人肺腑的乐章。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部分。 教学反思: 23*难忘的一课 一、教学要求: 1.认识生字新词,会用“真挚”、“意外”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有关台湾的课文吗?对台湾你有哪些了解? [在谈话中,让学生谈出有关台湾的美丽风光以及台湾人民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热烈愿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正是发生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出难忘的情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相机指导:(“闽”是前鼻音,“诸”是翘舌音,“葛”读“gě”,不要读成第二声。)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三、品读交流,探究体验。 1.一堂普通的语文课,为何如此让人难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后思考:整篇课文最让你难忘的话语是什么? 2.全班交流最让人难忘的话语是什么?(“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同学们对这句话印象最深刻,为什么?(“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4.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勾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并想一想这句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四、激情朗读,感情升华。 1.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想你一定被台湾老师和孩子们那真挚而火热的心打动了。请再次朗读课文,抒发我们内心那强烈的民族精神与浓厚的爱国情意。 2.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3.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五、布置作业。 1.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2.请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教学反思: 24* 最后一分钟 一、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诗歌,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对读通,遇到容易读错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一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互相交流。 三、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1、指名读诗,边读边评价、指导字音。 2、读着这首诗,哪些语句让你感觉热血澎湃?请读给同学听,读出你奔涌的豪情,说出你内心的感动。(“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等。这些诗句,表达了人们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烈期盼与激动、自豪的感情。) 3、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抒发了在庄严的时刻来临前、来临时和来临后的感情?迅速浏览一遍诗歌,找出哪个小节写的是庄严的时刻来临前,哪个是写来临时和来临后? 四、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1.感受仪式前的激动。①指名读第1小节。②“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跟亲人谈心似的,饱含了作者对香港的深情。)③“叩问”怎样理解?所有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轻轻地读最后一句。④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 2.体验仪式中的自豪。①自主学习第2、3节,提示:想一想: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香港的土地和天空,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②“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怎样理解?交流资料。③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④看着那冉冉升起的旗帜,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你的感受。 3.读中感悟仪式后的畅想。①齐读第4小节,读后评价。“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这里的“紫荆”指香港;暗示着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加的繁荣、富强。)②第四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板书:美好祝愿指名读,齐读。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七 一、教学要求: 1.交流搜集到的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资料,激发学生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的熏陶与感染。 3.让学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识、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启迪。 二、教学重点:学习整理和运用资料,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交流平台》。 一、谈话引入 1、回顾本组课文,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 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一次次被强烈地撞击着。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让我们至今隐隐作痛;“五壮士”壮烈豪迈的声音仿佛依然回响在我们耳畔;“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那饱含深情的语句将我们的双眸润湿。祖国曾经的屈辱,中国民众抗击侵略者的故事,同学们搜集了并条理清晰地整理在了资料积累本上。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资料。 2、交流彼此搜集的资料,教师巡视。 二、交流搜集、整理资料的经验。 刚才同学们在组内交流资料。老师到各个小组看了看,发现大多数同学的资料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查阅起来非常方便。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经常被同学们恰当引用的资料所吸引,感到非常佩服。你能谈一谈自己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好方法吗?课件出示: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经验交流友情提示:从以下几方面介绍,可任选其一①搜集资料的途径。②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③资料保存的方法,分类方法。④资料的整理与运用。小组交流。 三、共享经验,平等交流。 请同学们畅谈自己在搜集、整理、运用资料时的做法与经验。 四、布置作业。 1.养成定期整理资料的习惯。 2.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日积月累》。 一、激情导入。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日积月累的中16个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成语的大致理解。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提倡学生利用工具书。根据自己的感悟,再去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出自己的感觉。 二、多种形式读,熟读成诵。指名读赛读,比一比谁能读出英雄的风度与气魄。开火车读。激励背诵。 1.按文中的编排顺序背诵。 2.分类背诵。教师提示:有表示发愤图强的,如:奋发图强、励精图治、豪情壮志、任重道远、再接再厉有表示团结一心的,如: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赴后继有表示勇敢顽强的,如: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大义凛然、披荆斩棘有表示英雄气概的,如:力挽狂澜、中流砥柱、大义凛然、舍生取义 3.小组赛背,评出优秀小组。 三、交流课外成语,拓展积累。 读一读,背一背积累的成语四、尝试运用成语。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我们不仅要会背、会写,也要会用,请同学们用上书上或者你课外积累中的几个成语写一段话。 四、布置作业。 抄写《日积月累》的词语。 25 七律长征 一、教学要求: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点: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哪些?红军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这时毛主席挥笔做诗《长征》,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5课。(教师板书) 二、初读全诗,自学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全文主要写了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借助注释理解,也可以小组解决(学生读文,边读边理解个别词语的意思,小组讨论交流) 2.展示学习情况指名读文,学生互评,理解个别词语(读音注意“礴”,练习薄的“薄”加上石字旁,读“bó”,磅礴的“礴”。)概括全诗主要内容。[在读文中巩固了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三、整体感悟,情感升华 1.通过刚才大家的学习,知道了这首诗写了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那么请大家再读课文,从哪些地方知道了难和不怕难?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 2.学生自学,边读边思考。 3.汇报自学。 从远征和万水千山看出长征路途的遥远,从不怕和只等闲看出红军战士蔑视困难。⑴理解二万五千里的长度,出示长征路线图⑵这么遥远的路途,红军战士却说不难,很平常,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学生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轻视困难的精神)⑶用你的朗读来表现(指名有感情朗读) 4.同学们,这首诗引起了我们不尽的遐想,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无畏精神和豪迈气概深深地震撼着我们,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让我们放声朗读吧,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先自由练读,指名读全诗。) 四、背诵诗句组织全体同学练习背诵,体会红军战士的战斗豪情。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继续背诵。 板书设计: 25七律长征 万水千山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尽开颜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岷山千里雪 教学反思: 26 开国大典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给课文划分段落。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 3、纠正读音。(“擎”应读“qíng”,不要读成“jìng”;“诞”,应读“dàn”,不要误读为“yān”。) 4、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擎:举。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瞻仰:恭敬地看。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在阅读中鼓励学生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积极主动地学会发现]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出示思考题:(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并进行适时评价)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一、讲读第二部分。 1.理清典礼过程。 2.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二、讲读第三部分。 1.自由读,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三、讲读第四部分。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3.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四、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 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教学反思: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 2.自学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二、教学重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导入: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2.在青山的掩映下,让我们有一次记起那场战争。 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读中想象,读说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深化感悟、领悟写法。 1.学生有感情地读文。 2.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本课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将本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如: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等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失子之痛 (不说 不吃 吸烟 皱眉) 常人之父超人抉择 (安 葬 在 朝 鲜) 伟人心胸 教学反思: 28*毛主席在花山 一、教学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品质和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描写的表达方法。 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板书:28*毛主席在花山 3.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情? 二、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用小黑板提出自学要求。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2)“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三、按自学思考题逐题讨论。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2.“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事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着想。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他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四、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课文的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是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品质。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是次要的内容,课文中一带而过。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预习“读写例话”。 板书设计: 28、 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同甘共苦 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八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说说眼中的毛泽东是什么样的。 2.交流有关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3.养成多读书,勤积累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注重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喜欢阅读。 二、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我眼中的毛泽东”。 1.谈话导人. a.通过我们在课内外阅读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文章,我们开一次交流会,题目就是“我眼中的毛泽东”。 b.提出交流要求:语言要通顺,材料要详实。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交流场面描写的收获和运用在小组内读出自己习作中的场面描写,请同学评一评描写得怎样.交流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感受说说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试着填写下面的内容.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因为我从中知道了()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因为我从他的身上() 我印象最深的是(),因为我还有很多的收获:() 二、朗读背诵毛主席诗词。 1.朗读《卜算子 咏梅》,要读得准确、有韵味。 2.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展示读,配乐读。 3.交流毛主席的其他诗词。 三、阅读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说说对祁黄羊的印象。 2.交流对“大公无私”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背诵毛主席的诗词。 资料提供者:尚信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