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设计理念:本节课旨在从学生的感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学生的课外资料的积累,让学生了解诗意,感悟诗人的情感。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通过交流课外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学习运用诗句。 教材分析:本文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学习篇目,诗中借梅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写出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六年的语文学习,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主动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较强,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以自学讨论为主,理解诗句的意思。 3、 指导学生学习欣赏诗画,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培养学生搜集交流语文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以自学讨论为主,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1、 指导学生学习欣赏诗画,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搜集交流语文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作者的写作背景。 课前搜集梅花的相关资料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有课件导入 1.展示美化图片,让学生观察梅花,对梅有初步认识,由梅引出诗人王冕 2.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诗人的资料 二、欣赏本文诗画,了解诗歌内容。 从欣赏本文诗画中了解关于欣赏水墨画的知识,观察墨梅图进行,说说本幅画观看后的感受。 三、朗读诗歌,品评感悟。 1、老师配乐朗读诗歌,课文赏析部分。 学生试着读通句子,读懂文章。 2.认读生词 吾家 洗砚池 乾坤 卓尔不群 疏密相间 或偃或仰 饱满挺劲 3、找出诗画欣赏中表现诗人品质的句子。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体现学生自主性,并提出困惑。 5、交流自学成果 1)、朗读。(个别读——学生点评) 2)、回顾古诗学法。 3)、用学过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4)、学生质疑,全班交流。 5)、回顾王冕的生活背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在作画之时,早已看破名利,永绝仕途,浪迹天涯,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他就像超凡脱俗的梅花一样,不向世俗献媚,淡泊名利,坚守自己的情操,而他的梅花图与诗也正体现于此。) 6)、指导朗读。(自读古诗——个别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1、小组交流关于古人描写梅花的诗句。 2、说说美化还有何种品质,学生品评,积累。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 五、总结: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至今仍有许多文人墨客争效仿。我们除了学着欣赏这些诗画外,在平时的习作中,也可以学着引用一些恰当的诗句。 六、作业: 积累关于岁寒三友的诗句,还可以亲自动手画一画“岁寒三友”。 七、板书设计 墨梅图题诗 墨梅 人 淡淡的色彩 淡泊名利 清香的气味 卓尔不群 借物 -----------喻人 八、教学反思:本节教学中,我以学生欣赏梅花图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通过学诗引导学生朗读诗文,借助赏与读的结合,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初步印象。在教学中诗画结合。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王冕的这幅墨梅图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而这个单元的三首诗也都是题画诗,因此,这一主题单元我主要借助“画与诗的结合”来理解诗意。特别在带领学生品读理解“朵朵花开淡墨痕”这句诗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回到画中去,观察画中的梅花:长长的枝干舒展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最后回到诗中来,这就是诗人想表达的“朵朵花开淡墨痕”。课外的资料搜集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是我这堂课的一个主要特点。我在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种与梅花有关的资料。由于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基本掌握了搜集的要点,因此给进一步的课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而这也我学完这首诗以后最想达到的目的之一。 中国的诗歌博大精深,要把它上好,学生学好,并非易事,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努力。 资料提供者:张艳君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