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5-06-14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 技能:能给课文分段,写出大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借助课件的功效,了解空隙的窄小。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按照游览的顺序介绍家乡的一处景物。 情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借助课件的展示,了解空隙和内洞的特点,了解作者以泉水为主线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能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排比的写法,描写内洞的景物。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培养学习兴趣。 1、课件演示,看看双龙洞的画面。 学生说说画面的内容,说说双龙洞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学生齐读课题。 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叫双龙洞? 金华在什么地方呢? 课件资料,介绍山洞景点的一般特点。 认识作者叶圣陶: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文学家。 3、再读课题,说说想了解关于双龙洞的哪些景物呢? 二、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同桌探究,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示: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介绍金华双龙洞的? 游览的顺序。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画出一张游览的线路图。 学生小组合作,画图。教师巡视。 交流,课件出示,学生核对,了解游览的顺序。 板书小结:入山-洞口和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4、学生再读课文,根据游览顺序,练习分段,尝试概括段意。 5、学生练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读读课文,分段交流,再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节)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时间。 第二段(第2-3节)介绍入山看到的美景。 第三段(第4节)介绍洞口的宽和外洞的大。 第四段(第5节)介绍孔隙的窄小。 第五段(第6-7节)介绍了作者游览内洞看到的景物。(内洞的黑、奇、大的特点。) 三、交流自学字词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大声阅读。 罗甸 杜鹃 油桐 臀部 漆黑 石笋 2、手指比画,注意书写词语的同时,注意记住词语。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出示同学描红的作品,评价与指导,加以鼓励。 3、指名当堂板演,书写生词。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指名学生读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习作情感。 3、练习背诵第5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说说课文主要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2、说说自己了解了关于双龙洞的哪些特点? 3、过渡: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游览一下双龙洞。 二、学生快速阅读课文1-3节,找出描写路上看到的景物,说说景物的特点。 学生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交流。 1、学生读句子,说说作者在上山的路上看到了哪些美景? 课件出示山石、杜鹃、溪流等。 2、体会,细读句子。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练习朗读,注意该怎样读出语气。 过渡:着溪流是从哪里来的? 三、学生自读第三节。 1、学生阅读,自学课文第三节。 2、全班交流,板书小结。 作者在洞口看到什么? 山势高,有气势。 外洞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读句子解答,概括:很宽很大。 作者采用什么说明方法,突出了外洞的特点? 数据、举例。 3、大家看看,泉水在外洞的什么位置?这儿的泉水又是从哪儿流过来的? 四、指导学习第5节。 1、学生集体朗读。 2、说说这一节主要描写了哪个景物的什么特点? 交流,板书小结: 孔隙 窄小 3、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 提示:作者是怎样坐船的?经过时有怎样的感受? 课件出示句子理解。 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镲伤鼻子。 挤压、稍微、撞破等词语,说明什么? 孔隙的窄小。 指导读句子,体会作者乘船的感受,体会孔隙的窄小。 4、指导学生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自己出示背诵,同桌互背。 五、指导学习内洞的内容。 1、学生自学第6、7节。 提示:作者到内洞又看到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交流。 学生读句子,教师板书小结: 内洞:黑 奇 大 重点描写了哪方面的特点?(奇特) 自读,说说哪些景物最美?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2、课件逐步出示图片,学生展开联想,用上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石钟乳和石笋。 交流,表扬学生的想象力丰富。 3、重点句子的体会。 出示: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再加上”“即使……也……”,这些词语说明什么? 感受石钟乳和石笋的美! 4、指导朗读课文。 5、在内洞有泉水吗?是从哪儿来的? 六、总结课文。 1、课文不管写什么景物,都写到泉水,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以泉水为主线,思路清晰,表达明确。 2、课文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写?我们学习作者的什么习作特点? 3、学习课文,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 热爱祖国、赞美大自然的情感。 七、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背诵第5节。 2、当一会导游,练习介绍金华双龙洞的一个景点。 3、按照游览的顺序,有详有略介绍家乡的一处景物。 资料提供者:王玲霞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