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究离我们有多远?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双水碾小学 李健 新课程改革呼唤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但长期以来存在于学校教学研究中的虚无之风并未消失,由传统研究方式衍生的弊端给管理者及教师造成的思维定势,如紧箍咒套在研究者头上,使校本研究难以真正走进学校。 镀金主义。教学研究的最直接目的是促进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发展,这三者之中,学生和教师无疑应处于先导地位。传统的教学研究大多自上而下,到了学校这一层面,镀金有时难免成为学校研究的内驱力,“科研兴校”也随之也成了“科研撑校”和“科研养校”。学校教学研究的镀金主义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重形象塑造,轻内部提升。研究的目的不是改进教法学法,整合学校内部资源,而是从外部给人以名校、重点校的印象。研究过程也不从学校内部考虑问题,而只注重树立课题深、大、远的形象。二是重社会效应,轻教师素养。学校立了一个课题,往往十分重视宣传包装,教师素养的提升却被忽略。三是重理论成果,轻操作实效。以镀金为目的,理论成果的多少自然成了研究质量的标尺。论文多,专著多,当然也是研究“成功”的标志。但这些成果往往是专家和极少数骨干分子闭门造车的产物,对实际教学并无多大指导意义,一线教师不欢迎,成果难以转化。 形式主义。务实的教学研究需要学校投入极大的人力、财力,并需要较长时间方可完成。如此费力劳神,形式主义就成了部分学校省时高效的最佳选择。形式主义的表现方式一是口号大、内容空。某些学校钟爱大课题,而且要越响亮越好,级别越高越好。以至个别学校省级课题、国家课题应有尽有,内容却与学校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毫不相符。二是机构实,务实虚。一些学校有健全的研究班子,从组长到研究成果,从顾问到后勤保障,人数众多,职务明晰。遗憾的是这只是做做样子,并不开展实际的工作。庞大的队伍中真正从事研究的寥寥可数,面对大工作量也就只好避实就虚了。三是活动多,调研少。课题相关的活动频繁,开题要隆重,研讨要讲规模,阶段总结要媒体助威,结题要大张旗鼓地展示成果。与课题相关的研讨却很少开展,深入教师、学生群体的调查研究更难以落到实处,造成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目的无法实现。 “拿来”主义。学校设备不配套,师资水平不高,研究经验缺乏,这些都制约着教学的开展。正确的解决之法是争取行政支持,约请专家指导,加强教师培训。但一些学校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进行教学研究,讲速度,重结果,表现一:“善”模仿。从课题的提出,到阶段性研究,再到成果的体现,无不效仿他人。别人研究主体性教学,就马上跟风,别人进行情感教育,也马上施行……要么稍做修正,要么改头换面,毫不考虑研究的独创性。表现二:“巧”抄袭。由于缺乏科学论证,少于实践调研,一些课题的成果只得在变相抄袭上打主意。需要行诸文字时,就只好找出相关的已有资料,再进行逻辑加工,短短数日便交出“答卷”。表现三:一刀切。如果不考虑校与校之间、班与班之间、师生之间的差异,以一个模式要求所有人,就会造成南辕北辙的尴尬结局,如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校领导就要求全校铺开,无一遗漏,教师不加研究分析,渐进式地采用,结果别人轻车熟路的模式在自己身上并不灵验。再如某些老师在研究中急于求成,不分课型生搬硬套现代教育技术,逢课必用现代化设备,不仅没有凸显科技优势,反而使教学主次不明、无所适从。 功利主义。教学研究的意义很多,其核心应该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服务。可是,一些学校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功利主义思想。首先是一步到位论,以为问题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解决,研究的目的很快可以达到,研究的效应马上可以产生。其次是嘎然而止论。课题结了题,所有研究也就到此为止,不做深入的追踪研究,不对研究结果修正完善,研究课题难以产生深远的影响。再次是高枕无忧论,即认为有了研究课题就万事皆顺,对学校、学生、教师的发展不做全盘的综合考虑,没有忧患意识。 校本教学研究重在“学校为本”,鼓励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能否成功开展,取决于能不能运用先进理念,采取科学的态度,实施有效的策略,也取决于能不能坚决摈弃华而不实的镀金主义、外强中干的形式主义、盲目轻率的拿来主义、目光短浅的功利主义。 《中国教育报》 资料提供者: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